“兩大關系”協調統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的守正創新
得到全黨和全體人民的高度認同,成為黨和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實現的思想和情感基礎。這一基礎的關鍵,是科學地對待馬克思主義,正確地把握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成果之間的關系。黨要確立一個新的指導思想并不容易,這不僅關系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成果本身,還關系到全黨的馬克思主義水平。黨的七大之前,經過四年的“延安整風”,其中包括歷時11個月的六屆七中全會,全黨才達到了思想上的高度統一,在黨的七大才成功確立了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今天,我們要不斷增強“四個意識”,首先要在科學地對待馬克思主義問題上向黨中央看齊。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秉持黨的理論聯系實際的一貫原則,把學風即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作為第一位重要的問題,強調堅持前提下的發展,繼承基礎上的創新,將其概括為“守正創新”。由此出發,深刻闡明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成果同馬克思主義的雙重關系:一是堅持和發展、繼承和創新的關系;二是“源”與“流”、“根”與“樹”的關系。
就第一重關系而言,源自對典型資本主義科學解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要運用到資本主義極不發展的國家,必須經過創造性轉化。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既反對照搬照套的教條主義,又要反對離經叛道的機會主義,把堅持和發展、繼承和創新統一起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創新性集中表現在指導思想上的創新:一方面,要把本國歷史發展的實際需要,提升到超越資本主義的歷史高度,必須尋找兩者的歷史匯合點,從世界歷史的新角度重新思考民族生存和發展問題,形成可以與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接軌的理論視野;另一方面,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創造性地轉換為符合本國歷史發展階段需要的理論指導,必須在階段性目標、革命方式、行動綱領、戰略策略等方面有大突破,形成具體指導實踐的行動指南。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與各國實際相結合仍然是今天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的唯一途徑,其成果仍然是體現這一科學理論生機活力的唯一形式。就此而言,必須毫無保留地肯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原創性,毫不動搖地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
就第二重關系而言,雖然馬克思主義必然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但其基本理論仍然是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的根和源,仍然具有跨越具體時代的普遍指導意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原創性成果,本質上依然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把握和引領時代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新發展。我們無論取得了多大的進步,開辟了多高的思想境界,都不能忘記這個本源,更不能丟棄這個根本。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參天大樹之根本,就是我們黨和人民不斷奮進的萬里長河之泉源。”[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