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要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同時有效控制其消極作用。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資本是一把“雙刃劍”,應該揚長避短、趨利避害,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同時有效控制其消極作用,更好更多地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貢獻正能量。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個偉大創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必然會有各種形態的資本。無論在資本短缺時代還是資本充裕時代,資本都不是萬能的也從來不是萬能的。改革開放40多年來,資本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勞動、土地、技術、數據等共同作用,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有力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發展,提升了人民福祉,其歷史進步性值得高度肯定。但隨著資本在我國不斷積聚起巨大能量,特別是非公資本占比明顯增加,資本已經無處不在,甚至在一些領域出現了資本無序擴張、野蠻生長的亂象,“唯資本論”“唯利益論”“拜金主義”等不良風氣也在肆意滋長,給經濟社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資本可以擴張,但不能任性。資本具有追求增值的特性,只有在運動中才能實現增值,所以資本天然是要擴張的。但若無法治約束,資本就會任性,理性逐利就會異化為非理性貪婪。歷史上“成也資本,敗也資本”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資本最初出現之后,由于缺乏監管而經歷了原始積累與無序擴張,最終造成社會失序與政治危機,使人們認識到資本不受約束的可怕以及規范的必要性。資本還是歷次經濟危機的始作俑者,美國大蕭條與次貸危機,都有資本在其中作祟。資本的野蠻生長還會加劇貧富差距,造成社會不平等。所以,資本任性嚴重不符合甚至危害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性質、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資本要有所為,更有所不為。資本習慣于追求更高利潤、更快回報,這種特征也導致一些資本選擇避開制造業,而涌入房地產、金融、互聯網等領域,實現某種形式的政策套利和投機,這容易加速經濟脫實向虛,侵蝕實體經濟,最終影響經濟發展質量。資本若不受限制地擴張,可能凌駕于市場之上,搞“贏者通吃”,破壞市場規則和公平競爭。無論是國有還是民營,內資還是外資,都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最終都應服務于人民美好生活,提升人民福祉。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必須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為基本導向,資本活動要依法進行。為資本設置“紅綠燈”,就是要引導資本在法律法規的制度框架下積極有為,讓資本認清邊界,選擇正確賽道出發。開“綠燈”,是要充分發揮資本作為市場經濟重要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法無禁止即可為”,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從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高度出發,支持和引導資本助力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亮“紅燈”,是要明確規則、劃出底線。通過“有形之手”,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加強源頭治理和行業監管,強化市場監管和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規制,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使資本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促進科技進步、繁榮市場經濟、便利人民生活、參與國際競爭中發揮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