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經濟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縱觀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規律,大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內需拉動。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但是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促進消費持續恢復,應重視發揮新型實體企業的重要作用。
新型實體企業是實體企業的高階形式。新型實體企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產物,同時具備數字經濟和實體企業的雙重基因。它通過長期持續的科技投入,建成規模巨大、影響力廣泛的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數字供應鏈等新型基礎設施,并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面形成了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既有傳統實體企業的完整組織架構、生產經營活動等外在實體形態,又有知識經濟時代高效運轉的數字化內核。新型實體企業廣泛存在于國民經濟的各種支柱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新型實體企業既可以是依托數字經濟起家,并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產業鏈上下游融合、內外貿融合不斷發展壯大,形成較為完善的“數字+實體”發展模式。也可以是由傳統實體企業轉型升級而來,通過不斷加強數字能力建設,在傳統的實體形態內部形成了強大的數字能力。
新型實體企業是消費增長的新引擎。2021年我國網上實物商品零售額達到13.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上升到24.5%,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為23.6%。根據國家統計局測算,2020年,全國網購替代率為81.0%。網購替代并不是簡單地把線下消費轉移到線上,新型實體企業通過線上線下的融合,創造出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新模式,激發出新的消費需求。同時也通過全渠道的服務,為原本在線下實現的消費,提供在線購買的便利,促進線下渠道與線上渠道之間的互動與轉化,并帶動線上消費持續高增長。
新型實體企業是擴大就業的生力軍。2022年穩就業任務更加艱巨,全年要實現新增就業1100萬人的目標。新型實體企業不同于傳統的平臺經濟,因其具有巨大的實體規模而產生強大的就業吸納能力,員工人數動輒數萬人,甚至幾十萬人。新型實體企業還通過帶動供應鏈高效運轉促進就業。新型實體企業在供應鏈上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幫助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解決生產經營和市場拓展困難,促進中小企業發揮吸納就業主力軍的作用。新型實體企業更可借助數字技術和供應鏈優勢,打通產供銷環節,提升價值鏈各環節的透明度,有效降低企業內部和跨企業間的交易成本,提升市場主體生命力,擴大就業規模。
新型實體企業是投資恢復的加速器。新型實體企業利用海量數據和數字技術,通過產業融合與要素協同,激發產業鏈價值鏈的分解、重構和功能升級,引發產業功能、形態、組織方式以及商業模式的變革,促進細分領域產業化,增加新的產業投資機會。新型實體企業通過開放服務和技術外溢,提高研發、制造、經營管理、市場服務等環節的數字化水平,加快產業的數字化進程,在傳統產業中創造出新的投資需求。
新型實體企業是創新發展的驅動力。新型實體企業通過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提升生產工具的科技含量,并增加高技術產品供給,直接貢獻創新工具和創新產品。新型實體企業通過共建共享的方式開放創新協作平臺,匯集產、學、研等多元化市場主體的創新要素,提升創新的效能。新型實體企業利用數字技術打通行業壁壘,擴大技術創新的兼容和適用范圍,構建全產業鏈的創新生態。新型實體企業更有助于提高創新產品的成功率。以快消品為例,在企業的研發實踐中,只有28%新產品能帶來銷售增量。導致新產品失敗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沒有抓住顧客的真實需求。隨著消費個性化和多樣化漸成主流,創新成功的難度更大。新型實體企業通過大數據預測市場需求,構建反向定制的供應鏈新模式,大大增強企業對市場變化的敏感性和反應的及時性,將會有效提升創新的成功概率。
(作者系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