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近日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消費是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壓艙石,是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的重要基礎。作為經濟活動的起點和落腳點,消費對增長的拉動力主要體現在消費創造出新的生產需要,進而為生產提供動力和目的。有消費才會刺激生產者生產,擴大消費才會刺激生產者擴大生產,消費層次提高才會推動生產層次提高。因此,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更要突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門對發展壯大消費提出重要要求,是對當前經濟形勢的精準把脈,為進一步穩住經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以來,盡管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消費增長受到了一定抑制,但是消費恢復態勢并沒有改變。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3%,居民消費基本穩定,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69.4%,消費保持穩定恢復有很多有利條件。消費仍然是三大需求中貢獻最大的,是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
值得關注的是,相比1月和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增長6.7%,3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負增長3.5%,旅游住宿、餐飲娛樂、交通出行等接觸性聚集性消費受到明顯沖擊,零售總額下滑的問題也主要集中在3月。這組數據的背后,一方面是疫情變化使服務消費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服務消費恢復速度滯后于商品消費恢復速度;另一方面居民網上消費快速提升,依賴線下場景的零售消費受到沖擊。同時,中低收入人群基數大、風險抵御能力較差,暴露在疫情等風險面前更加脆弱,消費增長基礎存在一定風險隱患。
伴隨近期中央拉動消費的綜合施策相繼落地,政策的積極效應正在逐步釋放,“穩”有預期、“進”有動能。要確保已經出臺的政策盡早盡快落地見效,擬推出的政策盡量提前,同時研究準備新的預案,切實做到拉動消費政策持續發力、靠前發力。
加大紓困力度,推進消費供需兩端回升。適度從投資端向消費端和民生端傾斜,加大對生活困難群體的消費補貼力度。落實好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扶持措施,鼓勵地方探索幫扶方式,穩住更多消費服務市場主體。
提升傳統能級,拓展重點領域消費。鼓勵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深化汽車流通領域改革,擴大二手車流通,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促進醫療健康、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以多方社會力量補齊服務供給短板。
創新技術手段,大力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線上線下消費融合,鼓勵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完善云計算、線上支付、人工智能等配套應用,培育壯大智慧產品和服務等“智慧+”消費,充分發揮定制、體驗、智能、時尚等新型消費推動我國消費需求回暖和作為消費市場增長新動力的重要作用。
注重載體建設,打造消費升級平臺。開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示范創建,加快建設便利居民生活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暢通供應鏈物流鏈,加快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設。完善和消費直接相關的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托底體制機制,以穩住消費拉動消費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