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全國政協委員 管學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必須抓好基層治理現代化這項基礎性工作。要堅持為民服務宗旨,把城鄉社區組織和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好,強化社區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區有服務,讓社區成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灣?;鶎又卫硎菄抑卫淼牡谝痪€,而社區正是基層治理的“微細胞”。社區又是反映社會利益、社會矛盾、社會價值的最基本單元,是人民群眾感知政府、認同社會、認同國家的“源頭”。化解矛盾、維護社區各方合法權益,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社會穩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
近年來,如何開展對社區的治理,各地都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將社區治理的主體落在物業服務上,各級政府出臺了許多物業管理文件。2021年1月5日,住建部、發改委等十部委又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和改進住宅物業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健全業主委員會治理結構、強化物業服務監督管理等。但在實際工作中,“要求和落實”不統一仍時有發生,因物業服務產生的矛盾有向基層政府轉移的現象。
物業服務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責任不清。“物業管理條例”界定,物業管理部門隸屬于住建委。而按屬地化管理原則“物業服務問題”歸街道等基層政府。這就造成了責任不清,基層政府與物業主管部門互相推諉。二是街道、居委會資源不足。有些領導干部缺乏解決問題的信心和方法,畏難情緒大;合同制的社工,流動性大,缺乏解決社會問題的經驗和能力;回避拖延使矛盾日積月累成為難題。三是物業管理部門資源配備極度缺乏,無能力、無精力對“物業服務”進行監督和管理,對問題無可奈何、一推了之現象嚴重。四是“物業服務企業”(簡稱企業)成為三不管。雖然各級政府出臺的物業管理規定、“物業公司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等設計很完美,但自取消“企業”資質以后,對“企業”管理失控,逐漸造成“入門無門檻、工作無監督、約束無效果”的亂象。“企業”良莠混雜、“空手套白狼”、短期行為問題兼存,本末倒置成為各種糾紛發生的根源。五是業委會沒有發揮應有作用。業委會成立條件嚴格繁瑣,基層政府稍不努力,就無法成立。政府代行業委會職責因其屬過渡行為,從法律層面無法完全代表群眾利益,容易引發群眾反感。六是業主參與度低、話語權少。業主經常“被代表”,對物業服務的意見和建議,得不到正常渠道的正視和解決。這些情況變相地放任了對“企業”的管理,導致一系列問題積重難返。七是信用成本過低。企業和個人無視法律法規的成本極低。
“企業”服務質量是物業服務矛盾的焦點。如何理順物業管理關系,政府、企業要各施其責,加強責任監督。首先,提高管理級別。將物業管理提高到政府最高層面,讓基層政府、企業、業主“有序、有效、可操作”地參與社區治理。其次,修訂管理職能。將基層政府確定為物業服務管理的主責部門,負責全過程管理。包括企業服務、考核以及資質認定。物業辦配合對“企業”的資格、年審做技術性審核。再次,制定監督機制。將物業管理工作納入基層政府、物業辦和相關責任人的年度考核,其中“按時成立業委會”、“指導合同制定”、群眾評價(包括12345、信訪等)等作為重要考核指標,并公開考核結果。不要輕易代行業委會職責,成為裁判員和運動員。從次,抓好“企業”管理,避免三不管。立即重啟“企業”資格認證、增加落實“企業”保證金制度。按照物業管理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恢復和細化落實“企業”資質、合同等管理。最后,真正落實“企業”評價機制?;鶎诱浞职l揮業委會作用,每年組織住建委、業主開展“物業服務”評價,有效運用“物業公司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公開實施“黑名單”處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