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上半年我國知識產權工作情況,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為390.6萬件,同比增長17.5%;有效注冊商標4054.5萬件,同比增長20.9%??傮w上看,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態勢穩中有進、質量提升。
當前,我國已經成為知識產權大國,正在向知識產權強國邁進。我國知識產權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專利和商標申請量持續居于世界第一,國際創新力排名不斷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更加有力,構建了體系完備的知識產權制度,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司法執法銜接保護;運用效益顯著提高,企業與產業競爭力得以增強;公共服務效能不斷提升,審查授權與信息服務得到優化;國際合作與競爭有序開展,深度參與了知識產權多邊條約和區域條約治理。
知識產權對于創新型國家建設起決定性作用。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一國知識產權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該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高低。知識產權是伴隨科技革命和市場經濟發展起來的制度,催生了以創新為代表的新興經濟業態。無論是專利、商標,還是版權,乃至商業秘密等其他知識產權,都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們正在進行創新型國家建設,應將知識產權作為強國戰略舉措,準確把脈并有序實施。
盡管我國知識產權事業高速發展,但仍存在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問題??傮w上,我國知識產權呈現出“大而不強,全而不精”的特點,知識產權大國特征明顯,強國特征有待形成。此外,知識產權戰略及其推進計劃、政策、法治之間的協調配合與作用關系不夠清晰,決策、執行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具體而言,突出表現為高水平、高質量知識產權不足,企業知識產權運營管理能力不足,相對落后地區的知識產權發展不足,市場主體的知識產權國際化實踐不足。
邁向知識產權強國的關鍵是修好內功,在大而全的基礎上實現強而精。應發揮制度優勢,遵循國際一般規律,在高價值專利、國際品牌商標及特定領域知識產權上加強產業鏈布局與掌控。進一步優化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立層級明晰、精準到位的知識產權規則體系,促進知識產權在成果轉化、授權許可方面取得機制性突破。通過企業、行業、政府協作聯動,實現知識產權管理水平與效益的顯著提升,明確權責、利益邊界,建設好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制。以市場主體為主導、以國家支持為后盾,結合重點項目扶助和長效工作機制建設,提升知識產權跨境保護與海外維權力度。
除了常態性知識產權建設機制,還應考慮建立特殊性的知識產權制度安排,以實現特定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數字經濟是未來國際競爭的制高點,誰贏得了數字知識產權,誰就占據了國際經濟的先機。目前,我國已經在數字知識產權領域取得一定進展,下一步,制定與此相關的專門性知識產權政策和法規,應成為我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重點專項之一。另外,在疫情防控等特殊時期,可通過探索知識產權費用優惠、投融資實踐和服務機制優化等制度安排,為困難行業和創新企業提供幫扶。對關系廣大群眾公共衛生健康的知識產權項目,應因地制宜利用好既有知識產權規則,充分保障民眾健康福祉。對于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可針對其傳統知識資源和文旅項目采取特殊的知識產權扶持政策,提升帶動經濟社會轉型和經濟結構優化。
需要注意的是,修好內功絕不是閉門造車,而是應以開放的視野和國際化的方式進行科學實踐。知識產權的國際化是其天然屬性,國際經貿實力決定著一國的知識產權實力。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必須與國際形勢密切結合起來,以客觀務實的態度開展國際合作競爭。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可在國際公共健康、數字經濟和傳統知識等領域積極發揮引領或帶動作用,為全球知識產權治理提供助力,推動我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目標實現。
(作者系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