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網訊(記者 曲統昱)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指出,“增強縣城產業支撐能力。重點發展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業農村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產業,統籌培育本地產業和承接外部產業轉移,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縣域產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基石。縣域經濟發展動力在產業,潛力在產業,突破口也在產業。近日,人民論壇網記者隨“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走進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聆聽當地的產業振興故事。
講好產業振興的“惠民故事”
民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南針。產業振興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
竹山縣寶豐汽配衛浴產業園是全省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區,其建設初衷是解決當地老百姓的就業問題。
目前,在該產業園上班的員工基本是附近的村民,葉女士就是其中一員。她告訴記者:“現在月薪2500元,比原先在飯店打工要高一點。更重要的是,每天工作8小時,比原先打工的時間短且靈活,能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
當問及產業轉移對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幫助時,竹山縣寶豐鎮鎮長陳敬清說:“這個幫助是很大的。今年上半年該園區實現稅收1.47億元,工人從去年的600多人增加到今年的1400多人,既解決了地方的財政收入問題,又解決了當地的就業問題。”
竹山縣寶豐汽配衛浴產業園生產車間(人民論壇網 曲統昱 攝)
講好產業振興的“特色故事”
詩畫文峰,梅譽天下。走進竹房城鎮帶和堵河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帶的節點鄉鎮——文峰鄉,一股濃厚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
為了做好文旅產業發展特色文章,文峰鄉依托厚重歷史文化底蘊,將美麗鄉村建設和A級景區創建深度融合,縱深推進文旅、農旅產業協同發展,形成了“一主一旅多輔”的產業發展布局。
太和梅花谷旅游區是文峰鄉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據了解,該旅游區一直走“景村共建”的發展路子,即將整個太河村的旅游發展納入到景區的規劃中,差異化發展產業,使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務農、農副產品銷售、開辦農家樂等方式吃上“旅游飯”。
產業興,農民才能富足。“目前,太和梅花谷旅游區直接帶動就業120人,間接帶動700多人。”太和梅花谷生態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治虎告訴記者:“感觸深刻的是,旅游區開發之前,這里還是非常偏僻的村莊;開發之后,交通條件改善了,村莊改造加快了,生態環境整治了,就業機會增加了,真正解決了大部分年輕人背井離鄉的難題。”
產業旺,鄉村才能振興。“為更好地發揮社會效益,助力鄉村振興,我們還成立了專門的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現在入社的有63戶人家,它們各自有不同的分工。未來需要更多的老百姓參與進來,共同把這個特色產業做大做強。”黃治虎說道。
竹山縣文峰鄉太和梅花谷旅游區(人民論壇網 曲統昱 攝)
講好產業振興的“科技故事”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僅給生產生活帶來改變,更為產業振興帶來新機遇。借助數字網絡,打破時空界限,為產業發展賦能數字動力,才能在強農惠農富農的道路上越走越順、越走越好。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竹山縣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逐步運用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智能光照、溫濕控制、自動灌溉、自動施肥……智慧種植讓單產提高、成本降低和質量安全得以實現。同時,開發建設特色農產品大數據管理平臺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推動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
為了推動產業管理數據化,竹山縣建成了由園區智慧消防、智慧安防、智慧停車和環境監測組成的數字化管理中心,通過物聯網傳感器、視頻監控,對園區進行全面感知、監測、分析,整合各環節的數據并做到實時同步,通過可視化平臺對園區進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決策。
產業振興是促進縣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未來面對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要搶抓機遇、因勢利導、創新思路,強化立足點、突出著力點、找準關鍵點、集聚支撐點,在特色、亮點上多下“繡花功夫”,走出一條科學有效的縣域產業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