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5日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大思政課”建設要求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臺”,建好“大師資”。具體對于醫學院校而言,應遵循“大思政課”理念,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努力實現全環境育人,以培養卓越醫學人才。因為醫學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在醫學生教育培養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知識教育和技能訓練,更要注重醫學人文的教育和醫學精神的傳承。青島大學醫學部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 “三全育人”綜合改革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全面貫徹中央精神,打造了醫學部思政育人品牌——“醫學精神傳承教育工程”。
“醫學精神傳承教育工程”秉承“大思政課”理念,通過傳承醫學精神把德育作為醫學人才培養的首要內容,運用以教育人、以行育人、以文育人、以史育人四種形式,建設以黨政干部、輔導員、名師專家、班主任、學業導師、臨床醫生、青年榜樣等為系統的全方位開放式育人格局,將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引領學生將醫學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汲取大醫精誠的力量,錘煉“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的崇高境界,從而培育兼具科學精神和仁心大愛的卓越醫學人才,取得良好教育效果。2021年“醫學精神傳承教育工程”獲得了第七屆青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獎。
以教育人
“醫學精神傳承教育工程”強調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和科研育人工作,寓醫德醫風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著力培養學生“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注重加強醫者仁心教育,在培養精湛醫術的同時,教育引導學生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溝通,提升綜合素養和人文修養,提升依法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做黨和人民信賴的好醫生。
醫學部為傳承醫學精神,加強醫德醫風教育,培養德藝雙馨的卓越醫學人才,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2021年醫學部組織立項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1項,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1門,獲批山東省普通本科教育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山東省課程思政教學研究項目1項,青島大學課程思政示范課程4門、青島大學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和教學研究示范中心1個。
醫學部高度重視發揮科研育人功能,大力提高專業課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實驗室建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科研選題設計、科研立項、項目研究、成果運用全過程,把思想政治表現作為組建科研團隊的底線要求。注重培養學生集體攻關、聯合攻堅的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卓越醫學人才培養取得突出成績。
以行育人
要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醫學精神傳承教育工程”一直注重實踐育人,引導學生知行統一,深入社會基層、深入農村,在實踐中增強學生們的社會責任、執業責任,組織開展大量富有特色社會實踐活動。
開展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工作和社會實踐活動。“醫學精神傳承教育工程”打造的實踐育人品牌——“醫誠志愿者服務團”,組織義診、導醫、急救知識培訓、無償獻血服務、大型賽事醫療保障服務等大量富有特色的志愿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定期組織醫學部師生及附屬醫院的醫務人員遠赴鄉村進行醫療服務,倡導醫學生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服務社會,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展現青醫學子的責任擔當和青春風采。“醫誠志愿者服務團”近5年,義診診療人數1300余人;累計獻血人數2500余人,累計獻血量750000毫升;暑期“三下鄉”團隊300余支;累計派出志愿者15000余人次。曾獲青島市“感動市北”道德模范群體、青島市志愿者廣場最具活力志愿服務團隊、山東省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全省高校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先進集體、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健康扶貧青春行”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優秀組織單位等榮譽稱號。2022年又獲“青島市優秀紅十字志愿服務團隊”、“青島市優秀紅十字志愿服務項目”、“青島市優秀紅十字志愿者”等榮譽稱號。
在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方面,醫學部獲山東省研究生科技創新和優秀實踐成果獎30項,在互聯網+、挑戰杯、創青春、科技創新大賽等大型比賽中不斷創造佳績,獲國家特等獎3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13項,獲山東省特等獎3項、一等獎17項、二等獎16項、三等獎14項。
以文育人
“醫學精神傳承教育工程”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積極開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活動,建立具有人文精神和高校文化特質、具備一定的穩定性和較高公認度的校園文化活動體系。
醫學精神傳承教育工程充分挖掘身邊感人至深的師生事跡,開展“崇尚醫德、獻身醫學”主題教育活動進行楷模榜樣教育,弘揚偉大奉獻精神,讓醫學生堅定獻身醫學的信念,使“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圣潔和榮譽”的誓言深入人心,激勵學生成為新時代英雄的白衣天使。
醫學部開展了大一以專業啟蒙指導為主的“醫路啟航”系列活動,大二以專業拓展指導為主的“醫路有你”系列活動,大三以專業提升指導為主的“醫路前行”系列活動,大四以專業技能培訓為主的“醫路奮斗”系列活動,大五以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為主的“醫路高歌”系列活動、研究生以學業發展指導為主的“醫路輝煌”系列活動,以文化教育、文化娛樂、文化感染等為目標,用典禮儀式教育、誓言文化熏陶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文化思想和精神素質,以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開學典禮、畢業歌會、“從基礎到臨床”文藝晚會、國際護士節活動、清明節緬懷沈福彭教授祭奠活動、“醫路前行,感謝有你——我的無語良師”大體老師告別儀式、“科研導航 基礎創新”、“考研引航 放飛夢想”、“四級起航 英語之聲”、系統解剖知識競賽、系統解剖病理繪畫大賽、“名師講堂”、“卓越醫師講堂”、社團風采展演等一系列活動,既展示專業特點,又凝聚校園文化特色,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舉辦體育競技比賽、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營造了健康文明的校園氛圍,引導學生牢記青年使命,綻放青春光彩,做新時代有為青年。開展系列心理健康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組織開展學風建設競賽、班級風采大賽等班級活動,展示了班級的風采,增加了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醫學部同時把以景育人作為醫學生教育的重要環節,“醫學精神傳承教育工程”著力營造醫學文化景觀,加強醫學文化建設,突出醫學人文特色。使學生在醫學的氛圍中,懷赤子之心,立青醫風骨,凝青醫魂脈,承醫者仁心,發揚無私奉獻、探索求真的青醫精神。積極開展“行走”中的思政課堂教育活動,組織醫學部師生參觀聞一多、沈從文、梁實秋、束星北雕像,沈福彭教授紀念碑,解剖標本室,校友捐贈的珍珠之母雕塑、校友植樹紀念碑、松山校區教師誓言、醫學生醫德誓言雕塑、DNA女神雕塑等,幫助學生深入直觀地了解學校和醫學部多元匯聚的辦學歷史,加強專業思想,感召青大醫學人文情懷。清明節沈福彭教授祭奠活動,讓師生深刻緬懷醫學前輩,學習沈福彭教授的奉獻精神,感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社會責任。加強醫學教育綜合樓等建筑的文化建設。將醫學知識、醫學歷史、醫學名人、醫學精神等元素融入樓內文化設計,增強醫學學術氛圍,發揮以景育人作用。
以史育人
學史可以明理、學史可以增信,醫學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高度重視醫學史的教育,發揮其育人功能,以史育人,引導學生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激發學生傳承歷久彌新的醫學精神、譜寫醫學發展的嶄新篇章。
醫學部“醫學精神傳承教育工程”把青大醫學史教育作為新生入學教育重要內容,建設醫學發展史館,打造鑄魂工程“青醫風骨”品牌,開展醫學史教育系列活動,提升醫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使學生在醫學道路上循前輩身姿,深刻感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下的莊嚴而沉重的責任,體會醫學的圣潔與榮譽。
在醫學發展史館陳列沈福彭教授捐獻遺體制成的骨架標本及青醫先輩事跡,拍攝《青醫風骨》、《口述青醫》紀錄片,出版《大醫德馨》,講述60位名醫名師故事,記錄沈福彭、潘作新、徐佐夏、穆瑞五、田浩泉、馬賢成、金澤中、馮雁忱等先輩留下的感人的師德故事,追溯初創時的篳路藍縷,奮進中的風雨兼程,新世紀的快速發展,挖掘青大醫學百年沉淀而成的深厚底蘊和優良傳統,凝練青大醫學精神,使之成為激勵師生奮進的力量源泉。以史育人并非單純讓學生知曉青大醫學發展過程中涌現的先模人物,也從人文教育的角度,引導學生思考事件和人物背后的思政教育意義。
“醫學精神傳承教育工程”項目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專業教育與人格教育相結合,以醫學精神傳承教育為引領,以醫學生勝任力為導向,雙向促進醫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著力破解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推進一體化構建以醫教研協同和交叉融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通學部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實現各項工作協同協作、同向同行、互聯互通,打通了學院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區、斷點,在不斷探索中形成了可借鑒、可轉化、可推廣的經驗做法。(作者:于文潔,青島大學醫學部副書記;趙俊林,青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楊倩,青島大學機電學院副教授)
本文系2021年山東省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項目編號:Z2021022)的階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