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華僑城集團牢牢把握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這一重大政治原則,把對黨忠誠落實在改革發展成效上,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主業發展動力十足,戰略布局更趨優化,精準幫扶彰顯擔當,黨建質量全面提升,推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黨的領導全面融入公司治理,黨的建設深度融入生產經營
扎實開展“第一議題”學習,踐行“兩個一以貫之”,完善黨委發揮領導作用的制度機制,全面完成黨建入章,實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領導體制。建立以公司章程為統領,黨委會、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議事規則為支撐的“1+3+N”制度體系,健全完善“三重一大”決策運行系統。落實“四同步四對接”,在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黨建考核與經營業績考核、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工作、黨的思想引領與公司科學發展等方面深度融合,打造“創想·筑城”黨建品牌矩陣,不斷增強政治功能和組織力。
深耕主業發展,推動創新升級
發展文化、旅游、房地產、科技四大主業,踐行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布局核心城市群,資源區域結構良好,優化組合生產要素,形成可復制的發展模式。十年來,打造旅游景區、開放式旅游區、文化演藝劇目、住宅社區等多元產品體系,項目覆蓋全國百余座城市,培育“歡樂谷”等馳名品牌,建設“城市會客廳”,推出近郊游、夜間游等產品,形成華僑城文化藝術集群,產業業態不斷豐富、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內容不斷升級,競爭力持續增強。培育科技競爭力,努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聚焦新消費電子、半導體、新能源科技三大產業,健全研發體系,完成1400件國內外知識產權申請,推動布局以Micro LED芯片為核心的一體化產業鏈,重慶康佳半導體光電產業園日前已正式投產。
激發企業活力,提升組織效能
優化構建“精總部、大產業”的組織架構體系,推進組建城市公司,形成“區域-城市公司-項目”管理架構。提前且超額完成三年壓減目標,有效優化整體資產結構和現金流狀況。三項制度改革成效顯著,推動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導向,釋放發展活力。用好考核“指揮棒”,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實現企業戶數和經理層成員人數的全覆蓋。建立超額利潤分享等中長期激勵機制,提高項目投資質量和運營效率。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與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相結合,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建強專業領域的關鍵人才隊伍。加強數字化轉型,以“數據治理、人力資源、財務管理”為重點任務加快推進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打造花橙旅游、花小橙APP、文旅輕資產運營管理平臺,搭建專屬云和數據湖等數字化新基建,推動智能化管理升級。
鞏固品牌文化優勢,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華僑城集團深耕主業三十多年,目前位列全球主題公園集團三強、亞洲第一,是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中國旅游集團20強。公司以“創想”文化凝聚企業發展共識,引領干部職工在急難險重崗位上建功立業,克服疫情和地震臺風洪澇等不利影響,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實現穩定發展,始終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奮進。自2003年定點幫扶貴州省三穗縣、天柱縣以來,打通人才、基金、旅游、產業、短板、文化幫扶等“六個路徑”,創新實踐文旅產業幫扶、建設美麗鄉村等幫扶新模式,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超過1.3億元,開展援建幫扶項目160余項,先后選派10名干部掛職,培訓人才超過3200人次,人民群眾精神面貌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產業共富、人才共有、文化共興、生態共享、社區共治,實施“創想·美育未來——華僑城美育幫扶計劃”等公益教育和志愿服務品牌行動,建設“美好鄉村生活共同體”。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建設中柬文化產業園,打造輸出《吳哥的微笑》等一批高質量文化產品,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新名片。
新征程上,華僑城集團將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聚焦主業、精益管理、提質增效、建設一流,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貢獻更多“華僑城方案”,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朝著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集團的目標奮力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