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新時代新征程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實踐導向,在社會大課堂中講好“大思政課”,我們走進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切實感悟以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實質成效。
鞏固農民收益,確保脫貧成果“守得住”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為了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聚焦“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肥東縣積極探索創新,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打下堅實基礎。據悉,肥東縣通過常態化排查、網格化管理和信息化預警,拓展問題發現渠道,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針對主要致貧返貧風險,精準落實幫扶,因戶因人制定幫扶措施,竭力抓好低收入人口幫扶;全面落實好教育、醫療、住房、飲水等政策措施,持續鞏固“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成果;對標脫貧攻堅考核問題及時抓好整改,持續開展產業就業幫扶,全力推進資金項目建設,扎實開展金融幫扶。
農戶在肥東縣張集鄉新聯合社區產業園采摘
擴大農業效益,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夯實糧食生產基礎,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肥東縣以穩定糧食產量和產能為基礎,圍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設施農業、智慧農業、都市農業等高端農業的新業態新需求,著力實現農產品質量提升和鄉村產業興旺。建成市級以上糧食優質綠色生產基地55個,優質專用糧食生產基地面積30多萬畝;創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2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3個,省級綠色增產示范點(片)11個,省級糧食優質綠色生產基地3個;建設經果林基地面積5.8萬畝,特色經濟林3.1萬畝;打造“三品一標”農產品146個,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家;“肥東大米”躋身“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牌坊杭椒、白龍八斗小龍蝦、撮鎮大櫻桃、響導大白桃、現代牧業等特色優勢農業迅速發展;2021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產值達60億元,培育形成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區域品牌和企業品牌。
肥東縣稻田秋收
優化農村環境,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區”
肥東縣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總抓手,以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著力建設成為全國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區、全省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區、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和長三角農業合作典范區,全面提升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肥東縣建成國家級A級景區5家,省級優秀旅游鄉鎮4個,2021年接待游客69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41.3億元;全面啟動鄉村建設行動,100個較大自然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農村生態環境不斷優化;快速發展村級集體經濟,50萬元以上經濟強村達170個,6個村(社區)獲評“全市第一批三變改革示范村”。
安徽肥東的發展是中國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經過本次調研,我們深刻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團結帶領人民打贏脫貧攻堅戰,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必須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真抓實干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落地見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鄉村力量。(作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許玉久,安徽大學管理學院 張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