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事關國家命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經過十年的接續奮斗,農業農村發展站在了新的更高的歷史起點上。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農業農村發展還面臨著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糧食安全仍有風險、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依然艱巨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我們“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需要統籌鄉村的教育、科技和人才協同配合、系統集成,共同塑造鄉村發展的新優勢新動能。
堅持教育興農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性支撐。鄉村振興,農民是主體。農民的全面發展是衡量鄉村振興的關鍵因素,因此農村教育的興衰直接關系到農業的發展水平、農村的發展質量和農民的發展能力。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村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不可否認的是教育領域的城鄉區域差別、農村教育的基礎條件和師資力量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鄉村振興人才的供需不匹配、總量不足、流失嚴重等問題依然是制約農村發展的基礎性因素。因此,一要以教育興農提升農村人口的整體素質,培養和造就一代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高素質社會主義新人,為農村社會的全面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二要以教育興農培養大批農業科技創新人才,通過發展農業科技教育和農業職業教育提升農村民眾的整體科技素養,帶動新一代農民掌握現代農業科技,為鄉村振興注入科技的力量;三是以教育興農帶動鄉村文化更加繁榮,充分發揮教育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把鄉村教育當成鄉村文化的“孵化器”,讓更多現代農民成為文明鄉風的弘揚者、淳樸民風的實踐者、農業文化的創造者;四要以教育興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要有針對性地為農村提供優質教育資源,讓農村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為學生個體成長和發展提供適宜的平臺和廣闊的空間。
堅持科技興農是鄉村振興的引領性動力。以先進的科學技術賦能現代農業、走科技創新引領農業現代化之路,既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選擇,也是保障農業安全的現實需求,自然也就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進一步推動我國農業農村的高質量發展,將依賴于農業農村的科技創新。只有“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三農”建設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才能更廣泛地拓展農業農村發展新空間,構建新發展格局,守好“三農”這個壓艙石。一方面,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在于產業的振興,而農業科技創新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耕地保護、糧食安全、培育良種、改造產業、綠色發展、智慧農業等,其關鍵在于農業科技創新;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之路,必須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只有以科技創新引領農村改革和統籌鄉村建設,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發展新型農村經濟,才能筑牢鄉村振興的第一推動力。因此,我們應當把農業科技創新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農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加強農業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瞄準現代農業前沿領域,整合優勢研究資源,提高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科技創新引領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堅持人才興農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性引擎。鄉村振興說到底還是要靠人才來完成,只有把農村人口資源轉化成人才資源才能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人們的生活也才能真正的富裕起來。從某種程度上講,人才是事業發展的關鍵動力,鄉村振興的人才基礎決定著我國農村是否能夠真正實現現代化,農業、農村人才的培養與應用是當代社會發展的重要議題,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要素。
以人才匯聚推動和保障鄉村振興,增強農業農村自我發展動力,就是要落實二十大報告提出的“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通過優化發展環境、厚植鄉土情懷,讓更多的有用之才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下決心解決鄉村人才供需矛盾,不斷造就大批能夠適應新時代三農發展頂層設計的戰略人才、懂得現代農村治理的管理人才、掌握先進農業技術的科技人才、服務鄉村文明建設的文化人才。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復雜的國際競爭,最為關鍵的就是科技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本質上也是教育的競爭。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高質量發展,以鄉村教育的優先發展造就農業創新拔尖人才和培養大批新型職業農民,以農業科技的自立自強破解農業發展的“卡脖子”難題,以農村人才的成長發展奠定鄉村振興事業的新動力。
作者:王振鵬 邯鄲科技職業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