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河北新樂市分公司分揀車間內,工作人員在分揀快遞。
賈敏杰攝(新華社發)
現代物流是經濟的“經脈”,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是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的重要支撐。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公開發布《“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中國現代物流領域第一份國家級五年規劃,也是“十四五”時期推動現代物流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召開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規劃》將有力推動構建現代物流體系,推進物流提質增效降本,有效助力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
暢通經濟板塊聯系的主動脈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物流大國。2021年,社會物流總額超過330萬億元,較2012年翻了近一番,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快遞業務量等位居世界前列,物流業總收入將近12萬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場。
但同時,現代物流“大而不強”問題突出。“規模經濟效益釋放不足,組織化、集約化、網絡化、社會化程度不高,缺乏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存量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東強西弱’‘城強鄉弱’‘內強外弱’,與世界物流強國相比仍存在差距。”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張江波說。
《規劃》緊密結合經濟社會形勢和行業發展趨勢,對“十四五”時期現代物流發展作出部署,包括構建“四橫五縱、兩沿十廊”物流大通道;發揮現代物流先導性作用;推動現代物流實現由大到強轉變;培育發展樞紐經濟、通道經濟等。
針對綜合交通網絡布局不夠均衡、結構不優的情況,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張大為表示,下一步,將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全面加強綜合交通網絡建設。到2025年,推動基本消除普速鐵路瓶頸路段,“71118”國家高速公路網主線基本貫通,普通國道質量進一步提升,國家高等級航道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出疆入藏、西部陸海新通道等戰略骨干通道加快完善,進一步暢通強化經濟板塊聯系的主動脈。
深入推進物流降成本
社會物流成本水平是國民經濟發展質量和綜合競爭力的集中體現。近年來,中國社會物流成本水平穩步下降。2021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6%,較2012年下降3.4個百分點,與主要經濟體差距不斷縮小。但由于生產生活方式改變帶來的多批次、小批量物流快速發展,勞動力、土地等資源要素成本不斷上升,物流降成本工作面臨更加嚴峻復雜的挑戰。
為深入推進降低物流成本,更好支撐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將“推動物流提質增效降本”作為“十四五”時期現代物流發展的重要任務,明確提出到2025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較2020年下降2個百分點左右。
根據《規劃》,將重點從三個維度加大政策引導:鞏固減稅降費成果;提質增效,通過提高物流發展質量、增進物流效率來推動降成本;促進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進深層次降成本。
以提質增效來說,張江波介紹,一方面,推動解決跨運輸方式、跨作業環節瓶頸問題,擴大低成本、高效率干支倉配一體化物流服務供給;另一方面,進一步優化貨物運輸結構,合理有序推進大宗商品等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公轉水”,“促進以壓縮物流各環節絕對成本為導向的‘數量型降成本’,向以完善物流運行體系、提高物流質量效率為重點的‘系統型降成本’轉變。”張江波說。
補齊農村物流短板
支持1489個縣建設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超過2600個,村級電商物流服務站點15.3萬個……近年來,商務部等持續推動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建設。
物流配送體系是連接城鄉生產和消費的重要紐帶。但農村物流仍存在設施現代化水平低、資源整合不充分、配送成本高等短板。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副司長張祥說,商務部將按《規劃》要求,加快實施“千集萬店”工程,推進縣域商業建設行動,補齊農村商業設施短板,暢通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
據介紹,未來將持續發揮中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建設改造一批縣級物流配送中心和鄉鎮物流配送站點,提高“快遞進村”通達率。同時,鼓勵具備條件的農村地區探索發展智慧物流、共同配送。
此外,《規劃》將“強化現代物流對社會民生的服務保障”作為“十四五”期間的重要發展方向。會上介紹,近期將重點推進即時配送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和城郊大倉基地布局建設。
2022年中國即時配送訂單預計超過400億單,同比增長30%左右,市場規模達到約2000億元,有關部門正研究制定綜合性行業政策文件。城郊大倉基地方面,擬重點面向大城市布局建設,推動形成“平時服務、急時應急”的“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城郊大倉基地”的生活物資物流設施網絡,有效提高城市物流體系“平急轉換”水平、城市生活物資和消費品保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