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在江蘇省射陽縣四明鎮,每到一處,從一望無際迎風而舞的麥苗到正在田野里春管的農民們;從一座座綿延起伏、宛若白色海洋的蔬菜大棚到風景如畫的特經種養基地;從機聲隆隆的企業車間到如火如荼的產業園項目建設工地……一派生機勃勃。從三套班子到普通的工作人員,每個人都“擼起袖子加油干”。他們出現在鄉村田野、街道巷尾、百姓家中,訪民情、辦實事、惠民生……這是射陽縣四明鎮立足鄉村振興搞冬訓,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走出課堂,下好鄉村振興“一盤棋”,帶來的喜人景象。
頭雁引領,塑造鄉村振興之魂
為切實增強基層干部隊伍的凝聚力、戰斗力,該鎮扎實開展“走上初心路、使命肩上挑”“解放思想、推動發展”等冬訓主題活動,組織村居黨組織書記到縣黨性教育基地、廉政教育館、華中工委紀念館等地參觀學習,到建湖、阜寧等鄰縣的先進村居學習取經。要多方位、多舉措,打造一支能真正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的主力軍,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將一批素質過硬、帶富能力強、善于做群眾工作的優秀人才吸收到“兩委”隊伍當中。為推動四明鎮加快發展匯聚強大正能量。
發展產業,夯實強村富民之基
該鎮黨委堅持以“冬訓+”鄉村振興為統領,聚焦主責主業,著力補齊短板,不斷謀劃工作特色,提升工作質效,全鎮54個黨組織高揚黨的旗幟,冬訓打卡觸角伸向各個領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
壯大特色產業促集體增收。該鎮新塘村、文明村、建華村等村居立足菌菇、果蔬、苗圃、草編現有特色,做大產業、做足特色,通過開展村企聯建活動,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持續推廣入股分紅、生產托管、訂單購銷等模式,帶動1000余名低收入農戶年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村級集體年增收20萬元以上。
發揮土地效益促集體增收。該鎮開明村、新塘村、李尖村等村居圍繞土地做文章,把農戶分散土地集中進行流轉,引入縣內外企業、種植大戶投資經營,發展優質稻麥基地、高端苗木基地等,實現村居零散的集體耕地收益增值200%。
穩固資產收益促集體增收。該鎮宏達居、通洋居、建華村通過購買門面商鋪、合作購建廠房、投資蔬菜大棚等項目,積極探索資源開發型、股份合作型、服務增收型、項目帶動型等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激活村級資產活力,切實帶動村集體和群眾增收致富。
致富工廠,煥發美麗鄉村魅力
近年來,四明鎮立足本地資源優勢,把抓好“冬訓+致富工廠”作為黨委工作的核心和重點,逐步形成了“一戶一業”“一戶多業”的富民產業發展格局,致富工廠自我“造血”功能顯著增強,鄉村振興道路越走越寬。
冬訓+蔬菜大棚致富車間。該鎮建華村積極打造千畝“冬訓+致富車間”蔬菜園區,新塘村合力打造千畝“冬訓+致富車間”菌菇園區,把“致富車間”建在村民家門口,吸納周邊農民務工,平均每戶年收入近4萬元。
冬訓+企業發展致富車間。該鎮通洋港居通過冬訓力量,引導和鼓勵時和年豐、福萬家等本土企業進入工業園區,邵尖村招引在外創業人士回村創辦嬰幼兒用品“生產致富車間”,新南村、宏達居、建中居等通過發展木器生產點、服裝加工廠、車貼飾品工坊等小微工廠,吸納周邊進企業務工增收。
冬訓+草編致富工廠。該鎮四明居成立“居支部+致富工廠+農戶”模式的草編專業致富車間,居兩委利用惠民資金購進80臺草繩機,分發給80戶低收入農戶,每戶每天編織草繩100多斤,年均增收17000多元,現在幾乎是家家機聲響,戶戶草編忙。
冬訓抓好了黨的執政根基就牢固了,產業、人才、生態、文化振興就順理成章,群眾也就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陳正 張永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