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作為福建省唯一以名山命名的城市,自然、人文資源稟賦優越,其森林覆蓋率80.5%,是首批國家公園、第五批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也是全球第23處、全國4處之一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武夷山市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考察時強調,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堅持綠色發展方向,強化品牌意識,優化營銷流通環境,打牢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要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讓廣大科技特派員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
近年來,武夷山牢記總書記囑托,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堅持做好“茶科技”這篇大文章,以其自身發展的新實踐映出新發展理念,讓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質量”協同并進。
近日,人民論壇調研組來到武夷山,探尋武夷山如何讓青山綠水成為人民群眾的“幸福增長點”。
武夷山景區 圖片來源:武夷山市融媒體中心
讓技術“長”在泥土里,科技理念入腦又入心
優良的生態環境不僅要保護、要治理,還要建設、要發展。
如何發展?怎樣建設?武夷山選擇了科技創新這條路。
綠色發展理念是對發展規律的科學反映,是中國共產黨人對自然界發展規律在理論認識上的升華和飛躍?,F階段,科技創新尤其是與環境治理相關的綠色技術創新,在推動綠色發展中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敢想敢干敢創新,大力推進機制之變、產業之變、項目之變、環境之變、城市品質之變、干部精神之變。一方面深化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讓創新創業的思路和現代經營方式理念植根在田間地頭,真正“讓技術長在泥土里”;另一方面,悟深悟透科技創新對于綠色發展的倍增作用,發揮智慧科技對于生態保護的“精雕細琢”功能,讓科技理念在武夷山群眾中入腦又入心,真正激發出武夷山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引技引智,科技特派員讓生態富農走心走實
科技特派員制度發源于福建南平,20多年前,科技特派員制度就在習近平同志同南平當地的一次對話中扎下了根。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武夷山市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調研時又指出,要很好總結科技特派員制度經驗,繼續加以完善、鞏固、堅持。
物換星移,長河不息??萍继嘏蓡T制度發端于福建、發源于南平,發揚在武夷山。
近年來,武夷山市統籌做好茶科技這篇大文章,堅持“高位嫁接、重心下移”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支撐,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一是推動機制建設,完善科技特派員立體選認、精準對接、市場購買服務等機制,推動科學技術與鄉村產業高效對接。二是推進人才選認和工作站建設,全市建立各類科技特派員工作站59個,2022年選認省級科技特派員44人、團隊科特派16個,3名科技特派員獲得省級表彰,爭取“科特貸”1200萬元,為鄉村振興注入科技智慧力量。三是重視示范帶動,建設科技特派員示范基地189個,燕子窠生態茶園、茗川世府科特派工作站和五夫鎮科特派助力鄉村振興示范點列入南平首批現場教學點,以典型帶動科技特派工作高質量開展。
燕子窠生態茶園 圖片來源:武夷山市融媒體中心
在鞏固傳統“科特派”隊伍的基礎上,武夷山持續統籌發揮高端人才、現有研發力量、優秀本土人才、當地農戶的作用,形成“由單槍匹馬向團隊式服務轉變,由服務單個企業向服務整個產業鏈拓展,由服務一產向服務二產、三產延伸”的模式。同時,創新“科特派+”,歷經了傳統科特派、科特派+黨建、科特派+網信、科特派+金融、科特派+生態五次迭代。
“武夷山茶產業的迅速發展,不僅得益于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更離不開科技特派員規范化專業化的科學指導。”在武夷山市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里,福蓮(武夷山)茶業有限公司張小蓮眼中滿是感慨。
人民論壇調研組成員、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東指出,武夷山市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成功實踐地,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探索方面已經先行一步。武夷山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十分協調。身處武夷山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靜”字,公眾不再急功近利,精神面貌和心態達到了一個新高度。當前,武夷山市綠色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綠色科技的帶動作用突出,已經具備了率先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典型的條件。
因地制宜,綠色發展向智慧化數字化邁進
武夷山市生態環境優越,物種資源豐富,是烏龍茶和紅茶的發源地,但也面臨著生態保護任務重、國土紅線約束嚴格等現實情況。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從自身實際出發,推動黨的創新理論、中央的決策部署與武夷山資源稟賦、發展情況相結合,重點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切實發揮數字技術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積極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武夷之路。
建設國家公園,構建保護有力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武夷山市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國家公園建設作為環境保護的重要抓手,不斷探索高質量建設國家公園的有效途徑。一是創建統一高效的行政管理新體制。二是推動管理智能化,建設國家公園智慧管理平臺,運用衛星遙感、視頻監控、無人機等技術手段,實現國家公園的網格化管理和天地空一體化監管。三是出臺武夷山國家公園生態補償機制。
武夷山國家公園智慧管理中心 圖片來源:武夷山市融媒體中心
人民論壇調研組成員、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二級教授謝志強指出,武夷山市堅持貫徹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發展導向,在持續鞏固提升環境治理的同時,不斷增進民生福祉,讓綠色生態不僅成為武夷山看得見的高顏值,更轉化成為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以國家公園建設為抓手,真正實現了保護與發展互促共贏。
開展環境整治,敢于首創,探索“綠水青山”價值量化機制。武夷山市全面推進違法用地整治、違規開墾茶山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整治、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同時實施生態修復工程,以退茶還林、退茶還田等措施厚植生態底色,做美綠水青山。其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試點經驗向全國推廣,經濟生態生產總值通過專家驗收,屬全國首例。
人民論壇調研組成員、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副院長左停教授表示,武夷山市充分發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作用,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模式,推廣生態系統價值核算、“生態銀行”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機制,打通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了全鏈條發展。
武夷山國家公園 黃海 攝 圖片來源:武夷山市融媒體中心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端人才和團隊先后投身到武夷山“科特派”工作中,支持著武夷產業的發展。武夷山市將接續深入踐行“兩山”發展理念,持之以恒走綠色發展道路,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站穩人民立場、立足資源稟賦,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以科技創新為抓手,激活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在實踐中善作善為,不斷交出新的優異答卷。(王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