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這讓留美海歸、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玉宇倍感振奮,他表示,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民族復興夢與個人的事業夢必將共圓。
創業十幾年來,袁玉宇帶領團隊逐漸改變了高端植入醫療器械領域幾乎被進口產品壟斷的局面。今年,袁玉宇再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他說,團隊將在保持高研發投入的基礎上,開拓更先進的創新技術平臺,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技術過硬是基礎,但如果沒有情懷,也很難堅持下去”
2008年,在美國獲得生物工程博士學位的袁玉宇選擇回國創業。
歸國之初,袁玉宇為了產品研發省吃儉用,收入只是在美國時的1/10;為將產品打造得更完美,公司整整3年沒有賣出過一件產品,幾乎沒有收益。團隊十幾個人沒日沒夜地泡實驗室,研發生產設備、琢磨產品,很多時候走出實驗室都已是凌晨。幸好,廣州開發區提供了5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給他的團隊免去3年租金,還為袁玉宇爭取到“海外高層次人才”資助金。
一張看似單薄的生物3D打印硬腦膜,實際上由上萬層納米纖維膜堆積而成,這種納米纖維構成的方式結構和人體自身腦膜組織微觀結構高度相似,是袁玉宇團隊推出的拳頭產品。
“醫療器械行業要耐得住寂寞。一個產品從立項、動物實驗、臨床試驗到拿到注冊證上市,需要很長時間。技術過硬是基礎,但如果沒有情懷,也很難堅持下去。”袁玉宇說。
2018年,邁普取得3項突破:承擔國家863課題并通過技術驗收,2項技術分別獲得中國專利獎銀獎和優秀獎,被評為廣東省創新型企業,同時入選首批廣東省博士工作站。在當地政府的引導支持下,袁玉宇的企業已成為國內植入類醫療器械領域的新秀,多個產品突破性地實現產業化。
對于患者來說,這不僅意味著自己可以花更少的錢,更意味著擁有了新的希望。
“我希望學成報國,在自己的土地上實現人生理想”
“10年前回國,很多人不理解。當時國內的高端植入醫療器械領域幾乎全被進口產品壟斷,我希望學成報國,在自己的土地上實現人生理想。”
在2018年的全國兩會上,袁玉宇提出了從產業發展全鏈條角度來考慮政策法規的制定,支持創新產品更好地推向市場,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的建議。
針對這一建議,國家發改委會同科技部、工信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研究提出了具體辦理意見并持續推進落實。
“國家對創新創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政策舉措越來越實。作為一名海歸創業的人大代表,我備受鼓舞。”談起這份建議所發揮的作用,袁玉宇至今仍很激動。
2019年6月,由袁玉宇牽頭,在廣州推動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該中心現已初步建立起由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產業創新聯合體,逐步實現了粵港澳及海內外創新成果集聚與產業化。
袁玉宇還聚焦企業“走出去”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需求,提出在全國推出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險的建議,為企業“出海”乘風破浪提供堅實支撐。
“我們會專注創新,通過創新來推動高質量發展”
過去5年,圍繞產業發展、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和人才發展等方面,袁玉宇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共提出了約20份建議。他說,自己的不少建議已被采納,落地見效。
參加今年全國兩會時,袁玉宇建議,要專注于科技成果轉化更加高效、直接地支持創業型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讓這些企業獲得更多的創新資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更有效落地。
同時,袁玉宇還一直關注人才要素在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今年再次提出深化人才機制改革相關建議。
“作為民營科技企業,我們會專注創新,通過創新來推動高質量發展。”袁玉宇表示,企業將用大量的科研投入解決臨床中遇到的問題,開發更多更好的產品去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
創業15年,袁玉宇原本烏黑的頭發如今白了不少,他的團隊也由生物3D打印硬腦膜這一個方向,發展到顱頜面修補產品、可吸收再生氧化纖維素止血產品等4個方向。“我感覺自己還是個年輕人,怎么頭發都快白完了。”袁玉宇笑著說。
創業雖然艱難,但在他看來,國內的市場條件、創業環境給了他足夠的底氣與勇氣。跟他同期歸國的創業者,近幾年都陸陸續續帶領企業上市。
“我們對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充滿信心,基于這種信心,創新型企業才敢于繼續投入創新。責任在心,擔當于行,我們要繼續推動產品創新,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自己的力量。”袁玉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