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貿港建設3年多來,海南省三亞市秉承綠色賦能、和諧發展理念,經濟社會發展與自貿港建設齊頭并進,城市建設與管理水平不斷提質增效。圖為三亞市鹿回頭濱河公園、國際游艇中心區域景色如畫。
葉龍斌攝(人民視覺)
6月5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關情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李春臨表示,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取得初步成效,社會共識進一步增強,重點任務的實施路徑進一步明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重大改革部署對穩定發展預期、釋放市場活力、降低交易成本、促進循環暢通發揮了積極作用。
重點領域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李春臨介紹,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實施。文件出臺1年多來,各地區各部門扎實推進各項重點任務落實落地。
——組織各地對妨礙統一市場政策措施開展自查清理,廢止、修訂和糾正了一批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
——圍繞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促進要素和資源市場統一、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在完善產權、市場準入、公平競爭、信用等方面出臺了一批配套政策。
——重點領域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包括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全面啟動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和碳市場、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建設等。
——整治了一批突出問題,加大對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的查處力度,通報了一批違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典型案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問題專項整治。
李春臨表示,下一步,將針對當前突出問題抓緊開展系列專項行動,加快完善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配套政策,完善適應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長效體制機制,切實抓好工作落實,爭取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不當市場干預行為持續規范
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是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點任務和關鍵舉措。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綜合規劃司司長朱劍橋說,《意見》印發以來,市場監管總局在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上持續發力,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取得了積極成效。
公平競爭法律制度規則更加完備。高水平完成反壟斷法修改,將公平競爭審查制度上升為法律規定,進一步完善行政性壟斷監管制度,及時修訂《制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規定》,為規范政府不當干預市場行為提供更加清晰的規范指引。研究起草《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征求意見稿)》,已于今年5月12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著力完善實施路徑,提升制度效能。
不當市場干預行為持續規范。2022年以來,辦結78件行政性壟斷案件,及時糾正指定交易、妨礙商品要素自由流通等不當市場干預行為,有效促進國內循環暢通。
全社會公平競爭共識逐步提升。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公平競爭政策宣傳周,編撰發布中英文版《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2021)》,舉辦第九屆中國公平競爭政策國際論壇,大力培育公平競爭文化。
朱劍橋表示,市場監管總局將加快推動《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制定工作,組織開展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專項清理,深入開展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專項行動,持續開展競爭倡導,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加快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對吸引和利用外資有何影響?商務部市場體系建設司司長周強說:“我們建設的統一大市場是面向全球、充分開放的市場,必將為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提供更優環境和更大的舞臺。下一步,將積極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重點做好4方面工作。”
一是持續擴大市場準入。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取消或放寬外資準入限制。發揮自貿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示范、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開放平臺先行先試和引領作用,對照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化相關領域改革,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
二是加大投資促進工作力度。開展“投資中國年”招商引資活動,統籌各方資源,促進精準招商。依托重大經貿展會和各類投資促進機制,支持各地“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開展招商引資活動。
三是持續做好外資企業服務。充分發揮重點外資項目工作專班作用,完善協同保障機制,深化與外資企業和外國商協會常態化交流,提升重點外資企業和項目服務時效性、精準性。
四是營造國際一流外商投資環境。深入實施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高標準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聚焦政府采購、招投標、標準制定等領域,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出臺政策措施,保障外資企業平等參與。建立健全各級跨部門投訴協調機制,提高投訴處理工作水平,加大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保護力度,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