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基業長青、無堅不摧的基因密碼。中國共產黨的自我革命歷程展現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科學精神、“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人民情懷、“知行合一、實事求是”的實踐自覺、“審時度勢、與時俱進”的發展觀念,彰顯了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發展性的馬克思主義特質。在把黨的自我革命向縱深推進的新征程上,需要堅持以科學性為根本指引、以人民性為價值導向、以實踐性為行動遵循、以發展性為動力源泉,進一步發揚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獨特政治優勢,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匯聚磅礴之力。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自我革命 馬克思主義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定力全面從嚴治黨,在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的探索中不斷深化對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的認識,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特質。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和發展性,而革命性是蘊含其中的本質屬性。從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入手,探究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精神的獨到之處,有助于在新時代新征程中進一步增強自我革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科學性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實踐為基礎,以客觀事實為行動依據,其自我革命的歷程彰顯“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科學精神,展現出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特質。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馬克思主義是批判的、革命的科學,既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又是科學的信仰,在時代變化與社會發展中依然是科學真理。列寧指出,馬克思主義“對世界各國社會主義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嚴格的和高度的科學性同革命性結合起來”。①馬克思主義以全面徹底的唯物辯證法為依托,揭示了社會生活的實踐性本質,詮釋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之理。馬克思主義把握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特殊規律,推動社會主義實現從空想到科學的歷史性轉變,為人類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指明道路。
自我革命精神的科學性。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指引下,堅持正確的價值引領與科學的革命方法,譜寫出一部激濁揚清、自我超越的自我革命史。
指導思想的科學性:堅持基本原理與本土轉化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理論根基,占據著真理、道義、實踐和時代的制高點。例如:辯證唯物主義中“堅持遵循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統一”的方法論,指引黨在自我革命中發揚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本土化的理論創新,彰顯中國共產黨的批判態度與革命精神。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理論成果,指引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進程中取得歷史性成就,推動中國社會發生歷史性變革,在理論與實踐的交相輝映中不斷展現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魅力和實踐偉力。
價值引領的科學性: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的統一。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也是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基本遵循。問題導向是自我革命的鮮明特征。世界史本身,除了通過提出新的問題來解答和處理老問題之外,沒有別的辦法。中國共產黨人深諳矛盾的普遍性和歷史的發展性,從不諱疾忌醫,敢于直面問題,從廣大群眾急難愁盼的痛點出發,在調查研究中了解新情況、發現真問題、提出好方案。目標導向是自我革命的價值旨歸。中國共產黨的自我革命是有目的、有意志的自覺行動。中國共產黨以長遠目標為導向,制定并有序推進階段目標,將階段目標與長遠目標之間的辯證張力轉化為自我革命的強大動力,動員人民投身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
革命經驗的科學性:堅持批判性與革命性的統一。批判性與革命性是推動中國共產黨實現全過程、全方位變革,在立破并舉中實現守正創新的重要方式。批判性即勇于批評與自我批評,是自我革命的理論武器。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作風,也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優勢。回顧歷史,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從工人運動等失敗經歷中總結經驗和教訓;放眼現實,中國共產黨內各級黨組織堅持召開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推動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革命性即敢于斗爭與善于斗爭,是自我革命的強大引擎。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征程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從紅軍長征時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到新中國成立后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再到新時代的“三大攻堅戰”,發揚斗爭精神、錘煉斗爭意志、增強斗爭本領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奮斗的主旋律。
增強自我革命科學性的未來路徑。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面向未來,中國共產黨仍需在守正篤實中把握自身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以科學的信念、理論和精神推動自我革命長效化與制度化。
堅持用科學信仰指引方向,保持自我革命的定力。信仰堅定,方能永葆初心。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堅持自我革命,就要樹牢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用偉大建黨精神涵養黨性,在社會形勢之風云變幻中保持方向不改、初心不變。
堅持用科學理論改造思想,掌握自我革命的武器。恩格斯指出:“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②要在自我革命中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必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改造思想,原原本本地讀原著、悟原理,將馬克思主義理論運用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民性
從服務對象來看,自我革命是為人類求解放、為維護人民利益而進行自我查處和自我改造,反對黨內錯誤思潮和錯誤行動的過程。中國共產黨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其自我革命的歷程彰顯“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人民情懷,也成為黨在長期自我革命中堅持的政治立場和價值旨歸。
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與生俱來的理論品格。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在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③馬克思主義以實現全人類的自由解放為目標,彰顯出鮮明的人民立場。不同于將英雄視為歷史創造者的唯心史觀,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立足于現實的人和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性,確認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對于明確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政治立場、價值旨歸和檢驗標準具有啟發意義。
自我革命精神的人民性。中國共產黨作為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其自我革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維護中國工人階級及其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的利益,始終堅持人民立場、體現人民利益、尊重人民首創精神。
自我革命的人民性,植根于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誕生之日起,就以實現共產主義和解放全人類為最高目標,將人民性融貫于自身建設之中,堅持群眾路線,致力于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其自我革命精神與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人民性天然契合。
自我革命的人民性,發源于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中國共產黨敢于自我革命的志氣、骨氣、底氣之源,也是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所在。
自我革命的人民性,奠基于歷史與實踐經驗的總結。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軍民、黨民魚水情深,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新時期對人民內部矛盾的正確處理,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實踐中證明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④這一真諦,從而在全方位的自我革命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愿望和需求。
增強自我革命人民性的未來路徑。增強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人民性,應學習和踐行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主體地位的思想,匡正價值導向、堅定人民立場、明確檢驗標準。
持續推進黨內作風建設和紀律建設,守好自我革命的紅線。一是嚴抓作風建設。作風建設的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要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四億”的決心,堅持“打虎”“拍蠅”“獵狐”多管齊下,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持續深化糾治“四風”,在全面從嚴治黨中堅持嚴字當頭、一嚴到底。二是強化紀律建設。推進自我革命必須做到組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一起抓,從細節做起,強化對“八小時以外”私底下、無人處行為的自律自省。
始終堅持保障人民民主權利,增強自我革命的底氣。要以黨務公開為契機,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確保黨的自我革命進程能夠最大程度反映人民意見、回應人民訴求。同時,黨員干部也要充分吸收人民群眾的建設性要求和建議,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調整,不斷增強人民在黨的自我革命過程中的參與性和積極性,激發人民首創精神。
正確處理自我革命和群眾監督的關系,鞏固自我革命的效能。自我革命是內在自覺。馬克思主義認為,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起決定性作用。因此,中國共產黨人應培養正視問題的自覺和刀刃向內的勇氣。群眾監督是外在約束。要用好群眾監督這一利器,暢通完善群眾監督平臺,使群眾監督與黨的自我監督同向發力、形成合力。自我革命與群眾監督,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只有始終堅持自我革命和群眾監督的有機統一,中國共產黨才能有效解決一系列根本性、長遠性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