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為了群眾:智能社會治理的基本定位
平定縣在實施智能社會治理實踐中,將數字化轉型作為更好地建設服務型黨組織、服務型政府的契機,以服務人民群眾為導向和基本定位。
明確為群眾服務的目標。平定縣提出建設“縣鄉一體、智治融合、一網通管”的數字化基層治理格局的目標,將全要素網格中臺、工單中心、數據可視化指揮調度系統整合為數字化治理平臺,為全縣30.36萬常住人口、1萬余個社會組織提供多層面、立體化服務。
打通和整合服務渠道。平定縣將傳統的網格化管理與新的智能管理進行對接,優化設置了“全科網格”,按照網格化智能社區治理要求,實現網格員在農村和社區的全覆蓋。制定首批網格工作事項準入清單,將全縣各單位網格任務納入清單管理,實現了社區管理數據全面、服務精準。
為了一切群眾:智能治理提升公共服務均衡可及性
平定縣加強智能公共服務建設,努力運用智能治理體系提高公共產品均衡性和可及性。
構建“民生場景”,建設數字成果惠及百姓的知識體系。平定縣專門編制《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特色基地(城市管理)建設項目“十四五”規劃》,把公用事業、市政管理、社會治理、民生保障、智慧社區等領域作為大數據應用的重點,構建“民生場景”,切實解決社會各方最關心最現實的重點難點問題,全力打造民生公共服務升級版。同時,加強縣、鄉鎮、社區三級社會治理相關行政管理人員的學習培訓,將“民生場景”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價值目標、實踐意義和主體任務,使基地建設的過程成為數字知識體系生產和產出的過程。
做大資源服務,建設“數字解難”的新機制。平定縣整合土地、地質、礦產的信息化資源,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運用到火情火災、私挖濫采和環境治理等鄉村治理難題上,開展智慧視頻監控系統“信息哨”工程,建設“天眼”智能監控設備平臺,形成“捕捉檢測、數據中轉、預警提醒和發力處置”的運行機制,強化公共自然資源監管保護。
為了群眾的一切:智能治理提升人的需求層次
平定縣在推進基層數字化進程中注重群眾新需求、治理新要求,加快推進重點項目,讓數字賦能成為激發社會治理的“新活力”。
打造涉農“三資”管理平臺。平定縣全面推行涉農資產、資源、資金的政府智能化監管,農村集體合同要全模板、全備案、全錄入,通過信息平臺監督日常事務管理落實。依托涉農數據開發利用,為涉農金融服務提供數據支撐。
數字賦能綜合執法。平定縣整合城市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增加無人機航拍、車載雙向巡邏和特定公共場所視頻系統連線,對建成區重點區域全方位、全時段監控管理,及時發現并收集問題,反饋上報系統,通過平臺指揮協調開展執法行動,實現執法部門在業務上協同,數據上共享,執法標準上統一,提高了群眾對城管工作的滿意度。
【本文作者為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