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2023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消費場景全面拓展,消費潛力快速釋放,消費市場持續回暖。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第二季度,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增幅都保持正增長,二季度累計增幅更是達到7.6%。從排起長龍的餐飲門店到摩肩接踵的旅游景點,從電影票房刷新紀錄到鐵路暑運再創新高,火熱的消費彰顯了我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
我國消費復蘇不僅有量的擴大,還有質的升級、結構的優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上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從實物商品到生活服務,從線上購物到線下商場,消費數字化、品質化、個性化、多元化、品牌化升級的趨勢日益明顯。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經濟增長趨緩態勢明顯,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國內需求不足制約仍然存在,一些結構性問題還比較突出。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勢頭,需要密切關注消費增長的新特征、新態勢,充分釋放國內市場需求潛力,發揮消費在穩增長中的基礎性作用。
適應新的消費變化,離不開對青年群體需求的敏銳洞察和深刻思考。偏好“代入感”體驗、追求“小而美”、注重健康養生、掀起國潮文化、在各個圈層尋找歸屬感……這是當下“Z世代”群體極具個性化的消費特點。“Z世代”對自我關愛、自我投資和個人提升的需求日益增強,催生了全新的消費潮流——“悅己消費”。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Z世代”的總人數約為2.6億,撐起了4萬億元的消費市場,他們的消費需求將引領未來我國的主流消費趨勢。
服務消費展現出強勁發展動力和巨大發展潛力。數字技術與居民日常生活的融合程度加深,生活性服務業數字化轉型深刻改變居民的生活,在線旅游、在線醫療、在線教育、在線辦公、在線健身、共享出行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全球知名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在《中國消費2030展望》報告中預計,未來十年,中國消費市場變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服務類消費超過實物類消費,預計服務類消費的占比將從當前的45%提升至52%,年化增長率為9.2%,超過同期實物類消費6.7%的增長率。
綠色消費正由一種主張變為社會主流風尚。踐行“光盤行動”、推行綠色建筑、購買節能家電、選擇綠色出行方式、參與垃圾分類等綠色消費行為,日益成為人們的主動選擇和生活常態。綠色消費以自然、健康、生態、可持續為核心理念,帶動了國內消費模式的升級優化,越來越多的品牌紛紛推出個性化、差異化的綠色產品,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使其對綠色產品的期望值不斷攀升。
以數字技術為支撐的新業態、新模式成為消費新增長點。數字經濟憑借其獨有的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等特點,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影響力,推動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革,日益成為促進消費擴容提質的重要力量。數字消費以客戶為中心,把社交、分享、娛樂、生活、推薦等多個場景融入消費者的購買過程,不僅提高了消費的便利性和效率,還從多維度提升了消費者的感知度和滿意度。未來,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我國數字消費將迎來顛覆式創新,發展空間不可估量。
我國有14億多人口,有世界上最具潛力的超大規模市場,這是推動經濟持續穩定恢復、長期向好的強大引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把握好發展的時與勢,打好促消費的“組合拳”,牢牢把握惠民基點,全面創新提質,打通各環節堵點難點,使居民收入穩定能消費、后顧無憂敢消費、環境優化愿消費,我們定能打開經濟增長新空間,推動我國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