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屆進博會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諾華展位,參展人員佩戴VR設備體驗產品。新華社發
【特別關注】
面對一個不確定性風險攀升且日趨碎片化的世界,我們該怎么辦?剛剛閉幕的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緊扣“新時代,共享未來”主題,用實際行動給出了中國方案。
世界經濟亟須提振復蘇信心,進博會傳遞開放信號恰逢其時。新冠疫情的沖擊、部分大國采取“脫鉤斷鏈”“去風險”戰略,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加劇等各類主客觀因素,不斷破壞著全球市場的整體性和聯通性,挫傷了世界各國對經濟復蘇的信心。人們普遍擔憂,經濟全球化是否會發生倒退,國際社會是否會遭遇信任危機,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旋律是否會發生偏移。一方面,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和治理赤字有增無減,亟須國際社會形成合力予以應對;另一方面,各類“院墻”和“藩籬”卻不斷設立,信任赤字使“逆全球化”趨勢不斷凸顯,侵蝕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基石。國際社會亟須回答“世界將往何處去”的根本性問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發布最新一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全球經濟增速將持續呈現放緩趨勢,從2022年的3.5%放緩至2023年的3.0%,到2024年持續放緩至2.9%,連續三年的增速均低于此前2000年至2019年3.8%的歷史平均水平。其中,2024年增速較今年7月時的同機構預測值下調了0.1個百分點。報告特別就日益明顯的經濟碎片化趨勢發出警示:這將阻滯跨境資本和技術流動,給全球貿易帶來諸多限制,進而導致全球經濟遭受巨大損失。
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需要各國同舟共濟、共謀發展。中國一貫致力于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并全球首創以進口為主題舉辦國家級博覽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自2018年以來,年年舉辦,從未爽約,“越辦越好”的進博會已成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以進博會為重要“抓手”,中國與世界各國一道致力于推倒妨礙世界經濟增長的“藩籬”,融通全球市場,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在過去幾年,中國不斷兌現歷屆進博會上宣布的多項重大開放舉措,尤其是近年來我國深度參與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等國際合作,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充分彰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決心和努力。如今,第六屆進博會順利舉行,收獲果實,播撒希望,凝聚共識與合力以開穩世界經濟大船。
“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發展的重要機遇,將堅定推進高水平開放,持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本屆進博會上,中國發出開放強音,向世界宣示,中國大力推進改革開放事業的決心不會變,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愿景不會變。隨著世界經濟發生結構性轉變,全球治理體系逐漸步入調整深化期,中國以行動回應世界關注,向世界表明中國態度。中國堅信,世界決不會退回到相互封閉、彼此分割的狀態,開放合作仍然是歷史大潮的前行方向。本屆進博會充分展示出中國與各方“共同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愿望與信心。
進博會不僅是新產品首發的大舞臺,更是創新的匯聚平臺。本屆進博會著眼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展示,重視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的推介,凸顯綠色低碳、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與領域在布展中的分量:442項代表性首發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集中展示,科技前沿類展覽專區較上屆增長30%,創新孵化專區升級擴容,吸引超300個項目參展,超過前兩屆的總和。
進博會不僅是商品交易的盛會,還是規則與標準“對話”的盛會,亦是各方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平臺。作為進博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的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以“攜手促發展 開放贏未來”為主題。論壇指出,近年來世界開放持續低迷,維護和擴大世界開放仍需各國共同努力、相向而行。此外,進博會還精心組織了20多場配套分論壇,聚集來自全球的各界精英,就綠色發展、數字經濟、智能科技等全球熱點議題展開研討,為復蘇世界經濟、發掘創新驅動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出謀劃策。
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以進博會為“窗口”,中國進一步塑造與世界經濟間的良性互動,聚全球之力共同應對當下的發展治理難題。以“中國決心”帶動“全球信心”,為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