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一輪國企改革提升行動開啟新征程?;厥走@一年,國資央企專業化整合批量簽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布局,科技創新也不斷實現新突破……新一輪國企改革提升“全景圖”逐漸浮現。
時間的指針,即將指向新的歷史刻度——2024年。謀定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聚焦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國企改革將不斷發力、縱深推進。隨著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攬子支持政策加快落地,一條條新賽道正塑造經濟發展新優勢,一波波整合重組將奠定產業發展新格局。國資央企也將積極借力資本市場,更好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
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首要任務。
做好頂層設計,方能精準“施工”。今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聚焦新一代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等關鍵領域,會同相關中央企業深入調研、編制方案,啟動了央企產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產業啟航行動,出臺一攬子支持政策,并籌備設立專項基金,推動中央企業在優布局、上規模、提水平上持續發力,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擂鼓鳴號,千帆競發。一方面,產業集團全力以赴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開辟產業新賽道、增強產業引領力。
中國聯通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聯通積極布局新一代移動通信、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三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信息、未來網絡兩個未來產業,圍繞下一代互聯網等重點領域實施“聯合攻關、場景共建、資本賦能、成果轉化”四大戰新共創機制,促進產業鏈生態戰略合作,積極推進戰新產業布局發展,加快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質生產力。
另一方面,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跑出“加速度”。
看中國國新,據了解,截至2023年10月底,國新基金累計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239個、金額超1000億元,占總投資金額近80%,實現9個子領域全覆蓋。未來基金將加大對“9+6”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領域投資,助力央企加快布局價值創造新領域,推動央企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比重。
再看中國誠通,目前,中國誠通所屬基金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投資超過1200億元,占比超過60%。“中國誠通將當好戰新產業‘助推器’,為產業發展持續提供新動能。”中國誠通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國務院國資委委托國投集團設計了“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指數”,力求充分反映中央企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成果。
國務院國資委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投資超8400億元,同比增長約30%。
展望2024年,國有企業通過整合科技創新資源,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有望成為國有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一股強大的潮流。
整合重組呈現新趨勢
擊水中流處,奮楫正當時。作為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國資央企奮力下好整合重組“先手棋”。
這一年,從中國電建與通用技術集團醫療資源專業化整合項目簽約、國家電網將國能生物正式劃轉國家電投,到三峽集團與中交集團水利電力建設資源專業化整合項目簽約、華錄集團并入中國電科……一項項影響深遠的央企整合足音鏗鏘,展現結構調整新思路。
這一年,從14家央企22個央企新能源智慧運維服務合作項目集中簽約,到21家央企11組涉及清潔發電、礦產資源、生態環保、醫療康養等多個領域專業化整合項目集中簽約,再到14組23家央企分兩批進行了戰略新興產業重點項目簽約……央企批量化整合成為改革新趨勢。
“國資監管機構組織專業化整合項目的集中簽約,既包括央企之間的資源整合,也包括央地之間的整合。”知本咨詢國企改革數據研究專家郝慧慧說,批量整合項目的發布,進一步加快了國資央企整合的步伐。
對于下一階段的央企整合重組,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公布了路線圖:加快推動集成電路、工業母機、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醫療健康、檢驗檢測等關鍵領域整合重組,加大新能源、礦產資源、主干管網、港口碼頭等領域專業化整合力度,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
放眼全國,地方國企重組整合大動作不斷。在海口,新組建的6家市屬國有企業集體揭牌;在江蘇,以蘇豪控股集團為基礎的商貿企業整合正在推進;在貴州,貴州習酒集團、貴州能源集團、貴州民航集團、貴州建投集團組建順利完成……一批地方領軍企業加快涌現,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值得關注的是,進一步深化專業化整合,有力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成為新一輪國企改革大趨勢。
“下一步,要聚焦橫向合并,通過專業化整合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實力。聚焦縱向聯合,通過專業化整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聚焦創新攻堅,通過專業化整合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引擎。聚焦內部協同,通過專業化整合夯實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根基。”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王宏志表示。
業內專家認為,重組整合將是新一輪國企改革提升行動的重頭戲,央企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并購重組相關業務占比將加快提升。
科技創新塑造新優勢
“海經”系統首次完成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業、火箭燃料貯箱制造攻克國際性難題、高性能液體橡膠首次實現國產化……近期,央企科技創新成果捷報頻傳,創造了多個“我國首次”和“紀錄之最”。
新一輪國企改革行動將科技創新擺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優先位置,國資央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
一方面,加大投入,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不斷實現新突破。
中國移動首席科學家王曉云介紹,在算力芯片方面,中國移動重點攻關國產智算生態在卡間互聯、機間互聯和跨硬件架構等三大領域的堵點,同時積極布局算力換道技術;在算力網絡方面,積極布局下一代光通信,豐富算網一體產業生態。前三季度,中國移動研發費用為151.01億元,同比增長28.90%。
國務院國資委數據顯示,2023年前6個月,中央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同比增長11.2%,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同比提升0.2個百分點;同期,地方國有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同比增長20.5%。
另一方面,創新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積極發展新動能。如中國五礦探索“事業合伙人制”產研模式,建立科研人員與科研項目風險收益綁定機制。
“國企改革強調滿足‘國之所需’,將更多著力于布局國家發展戰略層面的創新和改革。未來,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相關部門將引導企業加快科技創新,推動提高科研轉化率,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完善科技人才評價機制,加快打造一批科技領域全球領軍企業。”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研究總監周麗莎說。
隨著金融體系不斷完善,國資央企正積極借力資本市場強化科技創新,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蓄能。11月13日,中國郵政集團旗下物流裝備科技企業中郵科技登陸科創板,成為今年以來在科創板上市第14家的央國企。目前,科創板央國企數量增至56家。
“央企借力資本市場創新發展,一方面要調整募集資金使用結構,將更多募集資金用于技術與產品研發;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創新支持工具與政策,將更多技術密集型資產特別是科改示范企業推向資本市場,用好科創板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作用。”中國企業聯合會特約高級研究員劉興國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被譽為科創板“后備軍”的科改示范企業正進一步擴圍深化。國務院國資委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科改企業”數量為664家。周麗莎認為,未來“科改示范企業”等納入改革試點和改革專項工程的重點企業,將通過上市尤其是科創板上市,提升研發創新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
船到中流浪更急,深水行舟不松篙。隨著新一輪國企改革提升行動加快部署和落地實施,國資央企正不斷激蕩新氣象,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也將為資本市場帶來新紅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