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歲末年闌,游子歸鄉。春節是大批流動黨員集中返鄉“歸巢”的重要時期,也是流動黨員聯系組織、學習“補鈣”、履行黨員義務的重要節點。在重慶市潼南區、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學習活動引人入勝,“村晚”演出異彩紛呈,到處都能看到返鄉流動黨員的身影,黨組織借著冬訓契機,為他們搭建起理論學習、發揮作用的平臺,讓流動黨員不僅能感受到濃濃的鄉情,還能各展所長,為家鄉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川瀘州市江陽區
理論“年貨”送基層
本報瀘州訊 (通訊員 張俊杰)春節前夕,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北城街道在社區廣場上搭舞臺、搞宣講、設壩壩宴,63名流動黨員與轄區街坊鄰里一起參加活動,共同聆聽微宣講、微黨課,參加猜燈謎、寫春聯、看演出、趕大集等年俗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北城街道的這次活動是江陽區黨員冬訓暨理論“年貨”送基層系列活動的典型代表,全區分片區共策劃16場活動。
為保證活動有序開展,區委組織部牽頭制定“4+5”工作方案,每場活動固定開展1次理論宣講、1堂微黨課、1場流動黨員座談會、1次黨員歸鄉年檢備案,選擇性開展文藝表演、寫贈春聯、燈謎競猜、鄰里聚餐、土特產展銷5項年俗活動。街鎮、村社區聯動起來,街鎮負責具體實施,邀請各級黨代表、黨組織書記、身邊榜樣等參與理論授課;村社區負責組織轄區黨員群眾、文藝骨干、文化愛好者、兩新組織等參與年俗活動籌備,推薦流動黨員代表主講微黨課,確保各項活動有條不紊。
黨員冬訓不走樣,理論學習有滋味。在理論宣講上,主要針對返鄉流動黨員群體,圍繞黨性教育和家鄉推介進行備課,營造流動黨員光榮返鄉和共賀新春的濃厚氛圍。在課程設置上,安排基層黨組織書記推介家鄉,宣傳家鄉的發展機遇和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引導流動黨員回鄉發展。提前邀請流動黨員準備微黨課,分享在外期間學習、工作、生活和發揮黨員作用方面的情況。茜草街道匠心社區流動黨員雷悅是深圳一家商貿公司的數據工程師,常年在外東奔西跑,只有春節假期才有時間回鄉。回鄉后,她第一時間接到了社區黨委書記打來的電話,通知她參加黨員冬訓,并講一堂微黨課。參加完活動、講完黨課,雷悅激動地說:“這次活動讓我找到了久違的歸屬感,我感到無比光榮。”
眾人拾柴火焰高。為保證各類年俗活動能為黨員冬訓增添吸引力,營造新春佳節的濃厚氛圍,村社區黨組織整合資源,鏈接轄區單位、企業和民間團體等,將春節元素通過多種方式展現出來。村社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把轄區舞蹈隊、藝術培訓學校、黨員志愿者、返鄉流動黨員的力量凝聚起來,把黨的二十大精神、鄉風文明建設、基層治理、移風易俗等內容創編成歌舞、快板、三句半等文藝節目,載歌載舞頌黨恩、迎新春。活動之余,部分村社區黨組織還把參學黨員和共建支部的作用發揮出來,書畫愛好者揮毫潑墨,免費向黨員群眾寫贈春聯;外賣小哥發揮走街串巷、熟人熟路的優勢,把參學資料和新春慰問品等送到行動不便的黨員身邊;共建支部發揮行業優勢,擺起了“大集”,有的擺攤分享美食,有的提供義診、拍照、理發等免費服務,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通過“理論宣講+年俗活動”形式,營造出熱烈、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把黨的聲音傳遞到黨員群眾身邊,有效提升黨員冬訓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重慶潼南
別樣“村晚”話發展
本報重慶訊 (通訊員 代金洲 余麒麟)春節將至,重慶市潼南區“村晚”專場在雙江鎮禹王宮舉行,蓮簫舞、相聲小品等文藝節目輪番上演,返鄉流動黨員、在家群眾齊上陣,紛紛拿出看家本領,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唱響身邊事、訴說家鄉美,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第一次參與“村晚”的返鄉流動黨員徐志科十分激動:“通過參演節目,我真切感受到家鄉的變化與機遇,更加堅定了回鄉發展的信心!”
潼南區利用流動黨員和外出人員春節期間集中返鄉時機,緊扣黨員群眾的新需求,不斷拓展冬訓的形式與內容,在扎實開展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推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務實管用的黨員冬訓“套餐”,讓“黨味”融入“鄉味”,冬訓更有“韻味”。
有效發揮黨員冬訓“鑄魂補鈣”作用,潼南區積極打造“線上+線下”同步開展、互融互通的黨員教育新模式,確保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一個不落”。線下,通過專題培訓、“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載體,組織流動黨員集中學習黨的創新理論;開展“學習身邊榜樣”活動,組織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勞動模范等先進典型組建宣講隊,與黨員群眾面對面交流互動,用鮮活的事例講述身邊榜樣故事;線上,充分運用“學習強國”APP、黨員教育“中央廚房”系統、“潼南黨建”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搭建掌上“云課堂”,推出冬訓課程專欄,方便黨員線上開展個性化學習。
為進一步增強黨員冬訓的吸引力、感染力,潼南區將黨員冬訓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策劃推出潼南“村晚”系列活動,在23個鎮街開設專場,開展一系列反映黨員群眾新風貌、鄉村振興新氣象的文化活動。各村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組織動員返鄉流動黨員、在家群眾積極參與“村晚”活動籌備,編劇、導演、演員“大包圓”,把鄉風文明、家風家訓、鄉村治理等內容精心編排在節目中,把返鄉黨員對家鄉的眷戀、鄉村建設的變化,通過情景劇、小品等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展示出來。同時,廣泛宣傳動員黨員群眾積極觀看“村晚”,增加人居環境積分兌換等環節,營造熱烈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增強黨員群眾對家鄉的歸屬感、認同感。
積極為返鄉黨員搭建實踐鍛煉平臺,潼南區引導流動黨員在鄉村發展中發揮作用、做出貢獻。各村黨組織組織開展“凈家園·迎新春”活動,把返鄉流動黨員編入“紅巖黨員·馬掌鐵”志愿服務隊,帶頭打掃鄉村道路等公共區域,幫助困難群眾做好房前屋后清潔衛生,營造整潔干凈的人居環境。召開“院壩懇談會”,向返鄉流動黨員通報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介紹發展規劃、用地政策、要素保障等情況,聽取他們在產業發展、基層治理、人居環境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分享在外工作的所見所聞所思,動員有想法、有能力、有技術、有資源的流動黨員回鄉發展產業,擇優聘請一批“產業村支書”,把流動黨員在外聽得多、看得廣的優勢轉化為鄉村發展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