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屆日內瓦國際車展2月27日正式向公眾開放,將持續至3月3日。本屆車展主題是“汽車的現在與未來”,數十家汽車行業企業參展。中國車企攜多款新能源汽車亮相車展,受到廣泛關注。
聚焦綠色環保和技術創新
始辦于1924年的日內瓦國際車展素有汽車行業“風向標”之稱。本屆車展聚焦綠色環保和技術創新,舉辦了新車發布、主題研討、定制設計、創新實驗等一系列活動。
在2月26日媒體日發布會上亮相的20余款車型中,絕大多數為新能源車型,其中純電車型幾乎占據一半,凸顯全球汽車行業電動化趨勢。雷諾推出“雷諾5”純電版汽車,滿足用戶對小型純電兩廂車的需求;達契亞推出新版“達契亞春天”,定位純電動小型SUV;路西德推出一款高端電動車,以大車身和時尚設計吸引了不少參觀者。
車展期間還舉辦了未來汽車論壇,業界專家和車企代表圍繞未來移動出行的愿景與理念、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可持續發展等進行深入交流。日內瓦國際車展首席執行官桑德羅·梅斯基塔表示,今年車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注創新合作,參展商都帶來了一些獨特的產品和理念,豐富了參觀者的體驗。
2024年是日內瓦國際車展創立100周年,主辦方為此設立了百年經典汽車展廳,展出了35款經典汽車。自現代汽車產業逐漸發展壯大以來,汽車工業的技術創新涵蓋力學、安全、空氣動力學、結構、材料等廣泛領域,推動全球汽車產業不斷前進。
中國新能源汽車受關注
在中國汽車展區,參觀者絡繹不絕。在上汽集團展臺,包括智己L6和MG3 HEV兩款全球首發車型在內的10款新能源車型集體亮相,展示了上汽集團的技術創新實力(見上圖,本報歐洲中心分社皮埃爾·福勞特攝)。MG3 HEV采用全新混合動力技術,讓用戶有接近純電動汽車的駕乘體驗,同時百公里油耗低至4.4升,碳排放量僅為每公里100克。純電動汽車MG4自2022年9月在歐洲首發上市,到2023年12月底海外銷量超過17萬輛,其中歐洲地區銷量超過13萬輛。
上汽名爵西班牙、葡萄牙分公司副總裁佩德羅·加西亞對記者表示:“名爵品牌在上汽創新技術賦能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2023年,名爵全球銷量突破84萬輛,連續第五年蟬聯中國單一品牌汽車海外銷量冠軍。”希臘汽車媒體《汽車生活》記者列沃利斯表示,在希臘,花費2.4萬歐元左右就可以購買一款性價比較高的名爵純電動轎車,“中國新能源汽車質量不斷提高,新技術新應用符合綠色發展趨勢,為全球消費者提供綠色出行新體驗。”
本屆車展上,比亞迪攜9款新能源汽車亮相。比亞迪品牌及公關部門相關負責人羅昊介紹,2023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超300萬輛,蟬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比亞迪歐洲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舒酉星重點介紹了比亞迪自主研發的DM-i超級混動技術:“16年前,我們在日內瓦車展上帶來了第一代DM技術。經過幾輪技術迭代,我們推出了DM-i超級混動技術,消費者將體驗到這一動力技術的諸多優勢。”據介紹,搭載該技術的車型將于今年第二季度在歐洲上市。
2月26日,歐足聯相關部門負責人紀堯姆·薩布蘭到展臺了解比亞迪的新能源技術與產品。比亞迪新能源汽車作為2024歐洲杯官方合作伙伴,將為賽事提供綠色出行服務。這是歐洲杯首次攜手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歐足聯代表蓋伊·愛普斯坦表示:“這次合作非常契合構建綠色歐洲杯的愿景,我們看好比亞迪對歐洲杯綠色轉型的促進作用。”
共促全球汽車產業鏈合作
車展舉行期間,“比亞迪開拓者1號”汽車滾裝船抵達德國不萊梅港并卸下近3000輛中國品牌電動汽車。據悉,該貨輪今年1月中旬從深圳首航歐洲,將成為中歐航線上運送電動汽車的主力船舶之一。
構建自主可控物流體系,助力中國汽車出海,成為越來越多中國車企的選擇。1月17日,上汽集團首艘遠洋汽車滾裝船“上汽安吉申誠號”搭載著上汽名爵新能源汽車等約5000輛車,從上海出發,首航抵達荷蘭芙拉新港。上汽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管熠中介紹,“上汽安吉申誠號”擁有7600個車位,是全球現役裝載量最大、國產化程度最高的新能源汽車滾裝船之一。自2016年以來,上汽集團旗下的安吉物流接連開辟了東南亞、歐洲、南美洲等7條國際自營航線,服務于上汽、東風、宇通、長城等中國品牌的遠洋整車物流服務。
同時,中國車企加快實施本土化戰略,從創新設計中心到工廠,從營銷到金融、物流支持,助力全球汽車產業鏈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汽車產業上下游產業鏈條長,對經濟帶動能力強。”管熠中介紹,上汽在海外構建了包括創新研發中心、生產基地、營銷中心、供應鏈中心及金融公司在內的汽車產業全價值鏈。產品和服務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助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出口量不斷創新高。2023年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面對全球汽車產業變革,中國車企抓住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等轉型機遇,加快技術迭代更新,積極打造完備的汽車產業鏈。參加車展的牙買加ATL汽車集團業務經理馬修·克利普斯告訴記者:“我多次訪問深圳、上海,對中國車企的研發投入、技術實力和生產效率印象深刻。我相信,隨著各國對可持續發展的日益重視,高性價比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將進入更多海外市場,取得越來越好的銷售業績。”
(本報日內瓦2月29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