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毛片子-黄色美女免费网站-黄色美女网站-黄色美女网站免费-亚洲 国产 图片-亚洲 [12p]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品牌要聞 > 正文

央企踐行“三個轉變”十年盤點

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時首次作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重要指示,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7年,國務院將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

十年回望,“三個轉變”的提出意義深遠。一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從高速轉向中高速,“三個轉變”為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指明了方向,即經濟增長動力要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另一方面,十年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深刻復雜變化,超級全球化向慢全球化轉變,全球價值鏈本土化、區域化增強,在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進程中,“三個轉變”的實踐意義更加凸顯。

作為中國經濟的排頭兵和主力軍,十年來,央企積極踐行“三個轉變”重要指示,大力推進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標志性重大成果,體現了央企的實力與擔當,向世界展示了央企品牌的魅力,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三個轉變”的實踐意義

十年前“三個轉變”的提出,是對中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深刻剖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戰略指導。

以制造業為例,2010年,我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我國制造業增加值為1.92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的1.79萬億美元,成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不過,我國仍處于工業化進程中,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突出,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三個轉變”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應時之舉。

“‘三個轉變’是高質量發展精神的體現,也是轉變發展方式所必須采取的手段。”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說。“‘三個轉變’提出的背后,是我國制造業面臨創新能力不足、產品質量不高、品牌影響不強等突出問題。”中智咨詢黨委書記、總經理周晶說。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三個轉變”提出十年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深刻復雜變化,超級全球化向慢全球化轉變,全球價值鏈本土化、區域化增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特聘首席教授程恩富、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宋憲萍在《全球經濟新格局與中國新型工業化》一文中指出,這一方面是國家行為。全球價值鏈的斷裂,加速了產能的本土化、區域化部署,強化了本土及其附近區域的經濟主權和經濟安全性。另一方面是技術導致。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催生分散式的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降低商品和服務生產配送過程中的通信、能源和物流邊際成本,降低了中小企業參與地區貿易和區域價值鏈分工的門檻。

上述趨勢正在成為現實。英國知名財經媒體《經濟學人》周刊認為,從日本北部的北海道,經過韓國、中國臺灣地區、東盟國家到孟加拉國,并一直延伸到印度西北部的古吉拉特邦,這一新月形地帶將取代中國成為新的“亞洲替代供應鏈”。

中智咨詢也觀察到,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勞動力成本的增加,一些制造企業開始把目光投向了東南亞及南亞地區。以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等為代表的東南亞和南亞國家勞動力更為廉價、關稅較低,且制定了許多吸引外資的政策,我國出現了部分制造業外流現象,例如理光、Fred Perrotta、三星、SK集團、蘋果、安森美均向東南亞及南亞地區轉移。

在上述變化之下,“三個轉變”在實踐方面的意義更加凸顯。

“‘三個轉變’深刻闡明了科技創新和質量品牌建設的重要性,為增強我國經濟的創新力和競爭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為把我國建設成為質量強國、品牌強國指明了現實路徑,是加速中國由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作出的重大戰略舉措。”周晶說。

面對自身“大而不強”的挑戰,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的背景下,十年來,央企積極踐行“三個轉變”,從規模速度到質量效益,從模仿引進到自主研發,從跟跑者到并跑者、領跑者,重塑了核心競爭力和核心功能,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了積極力量。

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實現 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十年來,央企不斷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大力提升協同創新水平,形成了一批世界級科技成果、一批高水平科技平臺、一批高層次創新人才,實現了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

中央企業集中優勢資源重點攻關,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高端裝備、能源化工、移動通信、北斗導航、5G應用、國產航母、核電、航空發動機、東風系列導彈等領域涌現出一大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標志性重大創新成果,建成了港珠澳大橋、白鶴灘水電站、深海一號油氣田、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等一批標志性重大工程,有效填補多領域空白。

晨光中的港珠澳大橋飛架海面

2019年1月3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廳內,隨著現場工作人員一聲令下,嫦娥四號探測器從距離月面15公里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最終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并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2021年1月30日,全球第一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完成滿功率連續運行考核,投入商業運行。這標志著我國在三代核電技術領域躋身世界前列。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的商運,對優化中國能源結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助力碳達峰、實現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2022年12月20日,在建規模世界第一、裝機規模全球第二大水電站——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最后一臺機組完成72小時試運行,正式投產發電。至此,白鶴灘水電站16臺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全部投產發電,標志著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在長江之上全面建成。

2022年12月20日,白鶴灘水電站全部投產發電

中央企業集中力量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集成電路、5G通信、高速鐵路、大飛機、發動機、工業母機、能源電力等領域“卡脖子”問題不同程度緩解。

作為“三個轉變”重要指示首倡地,中國中鐵依托所擁有的“高速鐵路建造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隧道掘進機及智能運維全國重點實驗室”“橋梁智能與綠色建造全國重點實驗室”三個國家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數字軌道交通技術研究與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9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等重要科研平臺,在智能高鐵、智能高速公路、智慧城市、長大橋梁、地下空間、高端裝備制造等方面,加快突破一批前沿技術,加快鍛造一批長板技術。

2022年12月9日上午,在萬眾期待之下,中國東航作為國產大飛機C919的全球首家用戶,正式接收編號為B-919A的全球首架飛機,邁出市場運營的關鍵“第一步”,也標志著中國民航運輸市場首次擁有中國自主研發的噴氣式干線飛機。

2023年5月28日,在上海虹橋機場停機坪拍攝的即將首航的C919飛機

2023年11月的新疆阿克蘇地區,胡楊林與沙海相映生輝,這里迎來了一年之中最美的季節。伴隨著一聲“開井”的指示,中國石化“深地一號”躍進3-3XC井正式點火測試,距離鉆井170米開外的沙坑里瞬間騰起一團橘色的火焰。該口井成功獲得高產油氣流,刷新了亞洲最深井斜深和超深層鉆井水平位移兩項紀錄,再次證明中國深地系列技術已跨入世界前列,為進軍萬米超深層提供了重要技術和裝備儲備。

重型燃氣輪機是發電和驅動領域的核心設備,被譽為裝備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國內首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由東方電氣歷時13年自主研制,于2021年12月10日進入示范應用。2022年11月25日,在四川德陽正式發運,標志著我國在自主重型燃氣輪機領域完成了“從0到1”的突破。

在不同領域和不同生產環節,央企類似的突破還有很多,在產業變革中發揮了引領作用。

2016年10月,國家能源集團首臺“神寧爐”投料成功,在日投煤3000噸級單噴嘴干煤粉加壓氣化技術領域填補了國際空白,為劣質煤清潔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徑,徹底改變了我國大型煤化工技術長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2023年8月30日,中國移動發布核心自主創新成果“破風8676”可重構5G射頻收發芯片。該芯片是中國國內首款基于可重構架構設計,可廣泛商業應用于5G云基站、皮基站、家庭基站等5G網絡核心設備中的關鍵芯片,實現“從0到1”的關鍵性突破,有效提升了中國5G網絡核心設備的自主可控度。

破風“8676”可重構5G射頻收發芯片

中國中車高速列車用IGBT產品裝車考核運行超120萬公里,高速列車轉向架用軸承裝車考核超36萬公里,運用狀態均良好,具備國產化替代能力。系列化中國標準地鐵列車投入運營,實現自主化率98%以上、中國標準覆蓋率86.9%,引領我國地鐵駛入標準化、智慧化、綠色化新時代。

2024年1月,國家能源局公布2023年度能源行業十大科技創新成果,由中國華電聯合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制的“低能耗兆瓦級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裝置”成功入選,該項目打通了PEM制氫設備在關鍵材料、核心部件、裝置及系統集成方面的產品化通道,成功實現PEM電解水制氫核心材料及部件的自主可控。

在上述成績的背后,是央企創新投入和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數據顯示,2022年,央企研發投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同比增長9.8%。2023年,央企研發經費投入1.1萬億元,連續兩年破萬億元。創新驅動作用加快提升。

截至2022年,央企累計建成國家級研發平臺764個,擁有全國重點實驗室91個。擁有專職研發人員104.5萬人,占全國的1/5,兩院院士231名,占全國的1/7,有力支撐我國世界重要人才中心穩步建設。

發展質量不斷提高實現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

十年來,央企積極推進從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加強技術改造和數智賦能,全面提升工藝技術、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推動傳統產業向技術先進、產品高端、綠色低碳的方向轉型升級。

央企積極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形成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提升企業發展質量。

在中建海龍打造的全球跨度最大的模塊化展廳里,數字化展示著北京市樺皮廠胡同8號樓“原拆原建”項目,這也是北京市首個混凝土模塊化項目。該項目采用中建海龍混凝土模塊化集成建筑技術(C-MiC),將90%的建造施工從工地“搬進”工廠,工廠精益生產與現場智慧施工雙線并行,同時解決節能減碳與現場運輸與施工難題,將原本需要15個月的工期壓縮至3個月,實實在在解決了老百姓急難愁盼的居住問題。

中建海龍科技依托原創研發的C-MiC技術(混凝土模塊化集成建筑)將建筑從工地搬進工廠

中國一汽以高品質、柔性智能化制造技術和質量過程保障能力支撐整車產品競爭力,關鍵質量參數監控100%,關鍵工序防錯100%。“紅旗系列乘用車的研發和應用項目”榮獲第二十屆全國質量獎卓越項目獎。

中國寶武所屬寶信軟件、寶武智維等突破了工業互聯網平臺、設備遠程運維平臺等關鍵技術,形成了現場操控室一律集中、操作崗位一律采用機器人、運維監測一律遠程、服務環節一律上線的“四個一律”智慧制造模式,打造了一批行業領先的智能產線。

隨著科技創新工程的深入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已經成為中國大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由中國大唐國源礦業龍王溝煤礦創建的智能化快速掘進系統,于2021年11月12日通過全國首個特厚煤層復雜煤體結構智能化快速掘進系統驗收,實現了地面遠程遙控、自動截割、一鍵打錨、自主導航、遠程故障診斷等功能。

中國中鐵通過數智升級工程和信息化揭榜掛帥重大項目建設,以BIM技術推動設計施工協同、智慧工廠提高制造水平、智慧工地提升生產效率、智慧運維提升服務保障能力,加快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不斷向高端化、綠色化的方向邁進,是央企由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的重要體現。

置身海南樂東黎族自治縣的國家能源集團樂東電廠,海風習習,椰林樹影,碧海藍天,滿目蒼翠,綠色環保理念體現在這座大型火電廠廠區的各個細節里。樂東電廠是海南省首家達到超低排放標準的電廠,為了更好地守護海南的綠水青山,精益求精樹立燃煤電廠清潔運行的標桿,2018年該企業進行了機組環保提標改造,采用多項國內首創技術,實現了生產廢水零排放、固體廢渣全部回收利用。

中國寶武大力推進產品高端化發展,冷軋汽車板生產規模躍升為世界第一,冷沖壓最高強度達1700MPa,熱沖壓最高強度達2000MPa,都是目前國際強度最高的汽車板。取向硅鋼的產品等級和產能規模不斷提升,保障了白鶴灘、烏東德等國家大型水電站關鍵核心用材,支撐了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建設。

中國船舶集團不斷加快船舶生產經營的高端、綠色、智能化轉型步伐,目前,中國船舶集團新接訂單、完工交船、手持訂單全球市場份額穩居世界第一,承接中高端船型占比83.6%,綠色船型占比42.5%。

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廣船國際建造的全球最大豪華客滾船在試驗中以極小的回轉半徑完美通過了回轉試驗

沒有高端的裝備支撐,煤炭工業不可能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中煤的煤機裝備制造板塊在國內率先形成以采煤機、刮板輸送機、掘進機、液壓支架為代表的綜采綜掘“三機一架”成套設備研制能力,并不斷踐行“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少人”的研制思路,在煤炭產業集約型發展的方向領域進行攻關。

中央企業還積極踐行質量強國戰略,全面推進質量提升,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助力提升產業、行業整體質量水平。

據《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2)》,央企獲得全國質量獎卓越項目獎占全國60%,獲得中國質量獎組織獎占全國39%。同時,中央企業質量領域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能力和集成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獲得質量技術獎占全國超60%。中央企業干部職工質量意識和水平大幅提高,獲得“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獎占全國超60%,獲得國際質量管理小組金獎占中國區獲獎總數近75%。

品牌影響不斷擴大實現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十年來,央企積極推進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在品牌建設方面不斷取得新成效。

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榜單顯示,中國共有142家企業上榜,總數居各國之首,上榜企業總營收11.7萬億美元,僅次于美國。其中國家電網、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建筑進入前20名。

“中央企業連續領跑世界500強榜單,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實力與潛力。”周晶說。

同時,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央企進入全球品牌價值500強的數量,從2012年的13家增長到2023年的21家,打造了高鐵、核電、特高壓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名片,培育了一批具有行業話語權和美譽度的企業品牌。

央企充分發揮戰略引領作用,積極實行品牌戰略。中國一汽堅持以品牌建設為統領,把品牌建設納入年度重點工作系統推進,深入實施中國一汽品牌引領行動,通過加大投入、練好內功、補齊短板等方式,全方位提升品牌建設水平。

紅旗工廠數字生產控制中心

保利集團將品牌“十四五”規劃作為集團“十四五”發展戰略規劃的重要支撐,制定了品牌建設一個中心、三個導向、一個目標、四個卓著、八項任務的戰略體系,為打造“軟硬實力并舉,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集團”戰略愿景明確品牌發展路徑。

央企不斷完善機制,以制度保障品牌管理。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結合產業特點和業務屬性,充分考慮市場發展和產品定位等因素,一業一策,動態優化品牌和調整差異性品牌戰略,軍品企業圍繞“強軍報國,強企富民”,以創新、品質和政治責任為重點,賦予品牌愛國情懷和強軍使命;汽車產業加速品牌價值落地,深化業務品牌區隔管理,打造啟源、深藍、阿維塔等多個國內外知名品牌;其它民品產業圍繞“專、精、特、新”打造“隱形冠軍”“行業小巨人”,建設國內國際知名品牌。

中國電氣裝備立足重組整合發展實際,建立并完善品牌識別體系,推出品牌標識應用規范手冊,推進集團公司總部和所屬各級企業標識標準化應用,梳理規范標準,目前已完成自上而下品牌標識整齊劃一、規范有序的各級次、全覆蓋運用。

當前,擁有國際知名品牌已經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引領全球資源配置和開拓市場的重要手段,央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打造良麗名片。

圍繞“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全球愿景,中國建筑秉承“拓展幸福空間”的企業使命,以高質量投資、建造和運營業務助力所在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在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建設超過8000個工程項目,在全球打造中國建造名片、中國友誼名片、中國精神名片,以“中國建造”創建世界品牌、體現大國擔當。

中國中鐵堅持全球化發展戰略,產品和服務遍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設了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工程中老鐵路、中印尼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雅萬高鐵、中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大成果卡姆奇克隧道、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項目匈塞鐵路、中國首條全產業鏈“走出去”的鐵路亞吉鐵路等一大批標志性工程,積極推動中國技術、中國標準、中國方案“走出去”,努力把中國高鐵、中國橋梁、中國隧道、中國電氣化、中國裝備打造成為全球建造的新典范、國家形象的新名片。

在印度尼西亞萬隆,一列動車組列車行駛在雅萬高鐵線路上

新挑戰新跨越

十年來,央企通過踐行“三個轉變”,實現了高質量發展,央企資產總額從2012年的31.4萬億元增長到2023年底的86.6萬億元,營業收入從22.3萬億元增長到39.8萬億元,利潤總額從1.3萬億元增長到2.6萬億元。

通過踐行“三個轉變”,央企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加快推動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打造現代產業體系,推動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制造業規模連續13年居全球首位,有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排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工業互聯網全面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240家,在全球132家“燈塔工廠”中,中國以50席領跑。

長安汽車渝北工廠新廠區作為行業領先的“燈塔工廠”,以綠色工廠為目標,建設26萬平方米的光伏板及屋頂光伏儲能電站

站在“三個轉變”提出十周年的重要時點上,央企面臨著新的挑戰。

周晶指出,一是外部的挑戰,主要體現在國際環境和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同時,中國與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出口產品結構不斷趨同,與印度、印尼等國家的出口產品相似度也有較明顯的提高。這都需要中國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轉型升級。

二是內部的挑戰,主要體現在發展先進制造業的體制機制還不健全。如制造業在行業報酬結構中處于劣勢地位、制造業創新體系不健全、制造業企業的治理機制、用人機制、激勵機制等還不完善,制造業與數智技術的深度融合還不足,等等。

面對上述挑戰,周晶建議,一是進一步提高應對國際市場風險挑戰的能力。密切跟蹤研判國際市場形勢變化,建立健全動態研判機制,加強常態化風險研判,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和區域標準制定,提升我國在全球重大技術裝備產業鏈中的控制力。

二是進一步創新發展先進制造業的體制機制。重點圍繞建立健全協同、高效、合作的制造業創新體系,加大探索數智技術與工業制造場景的融合,構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賦能機制,加快發展制造業新質生產力。同時,根據制造業的不同業態、不同企業的發展階段,在治理機制、用人機制、激勵機制等方面敢于創新突破,構建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國企新模式,建立與先進制造業發展相匹配的人才培育體系,加強制造業高質量人才隊伍建設。

胡遲表示,從近些年外部環境的變化及“卡脖子”問題的影響來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挑戰依然嚴峻。對于央企而言,應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在基礎性、原創性技術方面爭取實現更多突破,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展現央企力量。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旭東強調,當前“三個轉變”已經進入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階段,目標更高,就是要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建設世界強國,要在技術創新方面引領世界,而不是簡單地解決技術“卡脖子”問題。從企業內部看,最重要的是敢于和善于爭創世界一流,敢于和善于引領世界。

“沒有這種‘戰略意圖’,沒有這種高遠的目標,在更高層面上實現‘三個轉變’就沒有基本的基礎。實際上,因為世界局勢的變化,不爭做世界一流,可能連生存都困難。”高旭東說。

[責任編輯:潘旺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青色国产 | 久久国产影视免费精品 | 欧美性巨大 | 99国产小视频 | 国内国外精品影片无人区 | 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天天添 | 亚洲一区国产 | 欧美大片a特激情刺激 | 久久99国产亚洲精品 | 天天色踪合 | 五月婷亚洲 | 韩国一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网站 |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激情乱人伦 | 黄免费网站 | 韩国日本理论片 | 国产精视频| 110139日韩欧美 | 91啦在线观看 | 婷婷六月天激情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 |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的 |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 | 国产福利91|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 | 青青自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九一视频免费 | 欧美系列第一页 |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99爱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 | 伊人论坛| 久久婷婷国产精品香蕉 | 亚洲成a人片在线网站 | 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