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組織部長會議指出,要突出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提升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治國安邦,重在基礎;管黨治黨,重在基層。基層黨組織當在夯實基層基礎上聚焦發力,推進黨組織擴面提質、隊伍力量凝聚提升、資源要素整合提煉,持續放大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
突出結構優化、功能強化,全覆蓋筑牢領治堡壘。“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層黨組織是黨執政大廈的根基,要創新組織架構,厚植組織優勢,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引領基層治理的水平。細化體系提效能,完善“村(社區)黨組織—自然村(小區)黨支部—微網格(樓棟)黨小組”三級體系。就近劃分黨員“1+10”的服務片區,聚焦環境治理、治安巡邏等方面開展“崗區隊”創建,實現聯系服務群眾常態化。優化考核增動能,推進黨支部分類晉級行動,全覆蓋選派黨建指導員,實行“一支部一策”清單式管理,借助“揭榜掛帥”項目推動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建立黨建業務考核量化清單,針對拆遷村、城市社區、涉農社區等不同黨組織類型精準考核評價。深化共建聚勢能,組建“美麗鄉村聯合體”“鄰里匯”“錦繡經緯”等黨建聯盟,實現資源共享、機制共商、活動共辦,橫向聯動擴大“朋友圈”。構建“政村企”共建的縱向貫通模式,整合綜治、執法、工業等力量,組建“前小二”“錦繡先鋒”服務隊,實現基層吹哨、部門報到。
對標堅強有力、擔當有為,全鏈條培育共治力量。基層治理關鍵在“人”。要在強隊伍、聚合力、明責任上持續用力,抓好骨干力量,推動協同共治,奏響基層治理“大合唱”。立足頭雁領航強能力,實施“頭雁工程”,結合“書記帶著書記學”“錦繡大講堂”等載體,打好集中研學、現場訪學等模式“組合拳”。放大“頭雁談治理”品牌效應,圍繞惠民利民、鄉村全面振興等主題開展“擂臺比武”,提升一線實戰效能。強化先鋒力量激活力,建立黨員義務履行達標監測體系,推行黨員積分管理辦法,將黨規黨紀、作用發揮等項目納入,根據黨員類型精準賦分,實現積分結果與物品獎勵、評先評優聯動掛鉤,激發黨員隊伍內生動力。擴大群眾參與聚合力,強化“紅鏈議事”機制,依托“樓道議事廳”“板凳議事會”載體,定期收集居民意見訴求,以黨支部引領居委會、物管會、物業、公安、城管、駐村律師6方參與社區治理,引導新就業群體參與送餐、普法等志愿服務。
聚焦資源整合、優勢聚合,全方位夯實善治要素。“無米難為炊”。基層治理離不開要素保障,要在資源整合中激活要素,變“治理末梢”為“治理靶心”。拓展多形式資金來源,創新“五社聯動”實踐,鼓勵企業、社會組織等力量參與社區基金籌建,以項目化運作回應群眾需求。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行動,成立金色春風黨建聯盟,聚力優化金融服務在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等方面的供給。搭建融合式服務陣地,以各級黨群服務中心為核心,融合共建青年之家、志愿服務站等點位,迭代升級“小蜜蜂”驛站、紅色e站等小微創意陣地,提升理論教育、文明實踐等服務功能,完善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打造萬里鄉村全面振興黨性教育勞動實踐基地,配套定制“黨建+農耕”研學線路,繪就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新圖景。打造聯動式品牌載體,深化“黨建品牌聯創”行動,構建“1+N”黨建品牌矩陣,豐富街道“星火”品牌內涵,打造“紅聚一‘塘’,治理多‘浜’”“黨領雙圈,網惠萬里”等亮點,以典型引路帶動基層治理全面躍升。
(作者:張曉陽,系無錫市惠山區前洲街道(城鐵惠山站區)黨工委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