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要把改革開放全面推向前進,不僅要有堅定的決心、正確的方向,還要有科學的路徑、恰當的方法。各種具體的方式方法提煉整合起來,上升到思想理論的高度,就成為系統的改革方法論。
中國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不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且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教訓,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方式方法,形成了指導和推進改革開放的方法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把握和運用推進改革開放和各項事業的方法論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善于通過歷史看現實、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系,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科學思想方法。”
即將召開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新時代新征程上的改革開放,將按照全面深化的路徑,朝著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邁出更大更堅實的步伐。面對這一新的偉大的系統工程,面對需要解決的大量問題,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要確保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人民群眾希望的成效,無論在改革開放的頂層設計上,還是在改革開放的實際操作上,除了必須有一往無前的堅定意志、科學縝密的總體謀劃,還格外需要講究改革的方法論。因此,我們不僅要認真總結以往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而且要從新時代面臨的新任務出發,加強對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論的研究。
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論要從不同層面和角度來研究和提煉,在實踐中也要有針對性地科學應用。
在指導改革的理念上,要有科學的思想方法。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決破除各種僵化落后的觀念,堅決抵制各種否定和反對改革開放的錯誤傾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找準體制運轉中的堵點問題,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舉措,多辦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要求,謀劃和決定改什么、朝哪兒改,致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生產關系;堅持辯證思維、系統思維,正確處理全局和局部的關系、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系,引導改革開放穩步有序深入發展;堅持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法治的引領和保障作用,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據,試驗創新要法律授權,改革成果要用法律固化,確保改革開放在法治軌道上深入推進。
在改革開放內容的謀劃上,要從全局和整體著眼。堅持守正創新,對已被實踐證明正確的基本道路、基本路線、基本制度、基本政策不能改,同時,要勇于面對體制機制上的弊端,敢于創新,大膽探索,該改的堅決改,看準了就下定決心改,能改的就改好,需要改到什么程度就爭取改到位;堅持全局觀念和整體統籌,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頂層設計,加強各項改革舉措的協調配套,推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同向發力、凝聚合力,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現象;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堅決破除妨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處理好各種改革措施的主次關系,既要整體推進,又不能平均用力。
在改革開放政策措施的實施上,要著力提高操作能力和執行力。既要重謀劃,更要重落實,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方案和措施的落地見效;加強改革問題的調查研究,關注矛盾問題集中的地方和領域,深入基層、走進群眾,體察實情、解剖麻雀,從實際出發確定改革舉措;堅持試點先行,通過試點檢驗改革方案,完善初始設計,明確操作程序,取得實際經驗,以點帶面,推動改革穩步發展;將頂層設計轉化為具體方案,抓好重大改革任務的攻堅克難,既要積極主動,更要扎實穩健,明確優先序,把握時度效,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發揮基層和群眾的積極性,激發社會各方面的創造活力,調動各方面深化改革的積極性,健全改革創新激勵機制,加大改革典型經驗交流推廣,鼓勵擔當,鼓勵探索;加強輿論引導,及時回應各方關切,提高網絡文明水平,為改革開放創造良好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密切關注改革進展,全面掌握改革動態,及時了解社會反映,認真聽取人民群眾意見,努力把人民群眾期盼的好事辦好。
【本文作者為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責編:周素麗/美編:石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