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打造高質量黨建專業化隊伍,創新社區黨建工作方法,才能把基層治理工作做到位做到家,讓老百姓吃一顆“定心丸”。
筑牢紅色堡壘,把牢組織建設“方向標”。黨建興則事業興,黨建強則治理強。基層黨組織是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要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就是要讓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唱主角。一方面要建強善于治理、精于服務的“指揮部”。開展好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發揮好黨組織協調和服務的功能,打通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同時選優配強黨支部班子,把有能力有熱情、有愛心愿服務的人推選出來。另一方面,持續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建立領導聯系及部門結對共建的工作模式,靶向發力找準問題癥結,厘清建設發展思路。
建強過硬隊伍,織密人才培養“防護網”。基層社會治理成效如何,基層干部是決定性因素。今年,中央印發了《關于加強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的意見》,這是第一個專門針對加強社區工作者建設的中央文件,也充分說明了專業化隊伍在基層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專業化隊伍的素質和能力直接影響社區治理和服務水平,以提高政治素質為謀事之要,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以提高履職本領為干事之基,強化履職能力培訓和實戰實訓;以增強服務群眾意識為成事之本,樹牢為民服務理念,真正讓基層干部進得優、留得住、有奔頭。此外,作為聯系群眾最直接的專業化隊伍,工作很忙也很辛苦,要通過表揚先進、走訪慰問等形式加大關心關愛力度,打造在情感上親近群眾、在行動上服務群眾的高質量黨建專業化隊伍。
創新工作思路,奏響基層治理“最強音”。千頭萬緒的事,歸根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基層治理重在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探索“黨支部+”的創新模式,凝聚基層黨員、普通群眾以及志愿者三方力量。完善自治機構和規范,對公共衛生安全、垃圾分類等內容進行有效規范,約出群眾自制力、管出群眾自治力。用好“社區議事廳”等居民協商議事機制,探索“線上+線下”訴求反饋和問題協商渠道。通過科技賦能,提升基層治理活力,做到“群眾的事大家議、群眾的憂共同解”。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基層是國家治理的神經末梢,是連接黨和群眾的連心橋,把黨建引領這顆“定心丸”用好用實,踐行好新時代“楓橋經驗”,才能推動基層治理既“穩得住”又“管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