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元志(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科技與產業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堅持“四個面向”的戰略導向,堅持以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堅持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堅持培育創新文化,堅持科技開放合作造福人類,既是新時代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經驗,也是面向未來指引科技強國建設的根本遵循。
一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進入新時代,黨中央深入洞察科技發展大勢,統籌國內外科技資源,抓住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領域、關鍵環節、關鍵產品,通過構建協同高效的決策指揮體系和組織實施體系,為科技強國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二是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強盛之基、安全之要,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所在。要立足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強化跨部門、跨學科、跨軍民、跨央地整合優勢力量和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把科技命脈和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是堅持創新引領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創新在中國式現代化全局中占據核心地位,承擔“頂天、立地、惠民”的歷史使命。
創新引領發展的政策實踐經歷了從“依靠創新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與效益”到“依靠創新驅動發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再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過程,實現了由“創新驅動發展”進入“創新引領發展”的更高階段。
新形勢下,應充分認識科技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重點鼓勵、扶持引領性創新,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保障高水平安全。
四是堅持“四個面向”的戰略導向。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沒有前沿科技的突破,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面向經濟主戰場,夯實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萍紕撔虏荒茏晕已h,不能停留在象牙塔內,必須融入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全方位、全過程。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努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強化戰略導向,集中資源攻克創新發展科技難題,構建國家競爭優勢。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健康基礎。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和對人民的關懷,折射出科技工作的人文觀照和價值選擇。
五是堅持以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
健全科技規劃和政策制度體系,著力解決科研人員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如行政負擔過重、資金管理繁瑣、長期導向不夠、評價體系單一、資源共享不足等。
破除束縛科技創新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減少不必要的行政程序,簡化資金申請流程,建立完善多元化評價體系,并提供專項資金支持高風險研究。
加強科研資源共享,通過統籌創新平臺建設,加強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完善區域科技創新布局,并強化中央與地方的協同,形成覆蓋基礎研究、技術開發、產業應用等全鏈條的創新體系。
六是堅持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
從“堅持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到“堅持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的發展演變,體現了對創新生態系統綜合性、持續性需求的深入理解。
只有進一步明確教育系統在持續培養人才中的關鍵作用,并形成自我增強的循環體系來維持和加強這種作用,才能確保人才的持續供應和質量提升。
七是堅持培育創新文化。
創新是中華民族的深沉稟賦。擅長動態的、平衡的、整體的思維方式,引領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新形勢下,要進一步營造崇尚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環境,在全社會形成鼓勵創造、追求卓越的創新文化。
八是堅持科技開放合作造福人類。
從“堅持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到“堅持科技開放合作造福人類”,體現了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戰略升級和視野擴展,體現了中國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積極角色和責任擔當。
新形勢下,要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在深化國際科技合作、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共享、倡導可持續發展、強化全球科技治理、提升全球公共服務水平、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科技向善、促進人類發展進步等方面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