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發展銀發經濟是滿足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的現實要求,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客觀需要,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環節,還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途徑,在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銀發經濟是一個綜合經濟部門,涉及全生命周期和全人群,從特定對象的需求出發,從需求側延伸到供給側,涵蓋一般性需求和特殊性需求。推動銀發經濟發展,需要以全新視角看待銀發經濟發展,以新質生產力驅動銀發經濟發展,以有效機制保障銀發經濟發展,以重點突破帶動銀發經濟發展。
【關鍵詞】銀發經濟 老齡化 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D669 【文獻標識碼】A
中國人口老齡化,不僅對發展銀發經濟提出了迫切要求,也為銀發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機遇。當前,發展銀發經濟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202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國辦發〔2024〕1號)對銀發經濟發展進行了具體部署,標志著銀發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推動銀發經濟發展,需要高度認識發展銀發經濟的重要意義,把握好我國發展銀發經濟的現實基礎與潛力,積極采取行動。
發展銀發經濟的意義與作用
發展銀發經濟是滿足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的現實要求,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客觀需要,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環節,還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途徑,在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發展銀發經濟是滿足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的現實要求。近年來,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大力推動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促進養老事業與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取得了積極的進展,但是與老年人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供給總量不足和結構失衡的問題還比較突出。當前,迫切需要通過發展銀發經濟,調動各種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豐富養老產品和服務供給,為滿足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奠定良好基礎。其次,發展銀發經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客觀要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核心要義就是要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的同時,充分挖掘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發展機遇。銀發經濟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需求潛力大、增長快,可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再次,發展銀發經濟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環節。促進消費是擴大內需的關鍵環節,而銀發消費在促進消費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通過發展銀發經濟,能夠有效繁榮銀發產品和服務市場,激發銀發消費潛力,將大大提高社會總需求,推動擴大內需戰略順利實施,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最后,發展銀發經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途徑。銀發經濟是一個發展潛力大的領域,需要加強科技支撐,創新發展模式,提升生產率,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我國銀發經濟發展的現實基礎和發展潛力
總體上看,我國銀發經濟發展目前尚處于初級階段。從銀發經濟的幾個主要方面來看,還未進入良性發展的成熟階段。在養老服務業方面,雖然自2013年以來,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但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仍然呈現出供給不足、結構失衡的特征。一方面是一些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另一方面則出現一些養老機構床位空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利用不足等問題。在老年用品方面,目前尚未有系統的政策支持體系,以老年人為特定對象的產品在種類、產業規模上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尚未形成一批具有鮮明特點、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在備老經濟方面,養老金融尚存在養老金制度待完善、養老金融服務發展相對滯后等問題;健康管理尚存在觀念未充分普及、服務可及性不足等問題。
但是,中國銀發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潛力。這首先得益于中國巨大的人口規模和老年人口規模。巨大的人口規模將產生巨大的備老需求,巨大的老年人口規模將帶來巨大的養老需求,共同支撐起中國銀發經濟發展的基本盤。其次,不斷提升的收入水平將帶動消費增長和消費升級,使銀發經濟發展快于老年人口增長速度。2023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89358元,按照全年人民幣平均匯率計算,約合12681美元,即將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隨著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穩步推進,收入水平將進一步提高,將帶動消費水平提升,并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從而使銀發經濟規模快速擴大。再次,“60后”退休潮一代的老年人將擁有比過去的老年人更多的資產、更高的收入、更現代的消費觀念,將會成為推動銀發經濟快速發展的生力軍。最后,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適老化產品和應用場景不斷涌現,也將為老年消費創造新的動力和場景,進一步擴大銀發經濟規模。
準確把握銀發經濟的核心要義和基本特征
國辦發〔2024〕1號文對銀發經濟的內涵進行了明確的界定,指出銀發經濟是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做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這一界定在政策文件中提出,主要目的是界定相關政策語境中銀發經濟的基本范疇,有著明確的政策意涵,與一般學術意義上關于銀發經濟內涵的討論有著顯著不同。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4年1月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強調銀發經濟包含“老年階段的老齡經濟”和“未老階段的備老經濟”兩個方面,并對為何如此界定進行了解釋:首先,從國家的規劃引領看,發展銀發經濟充分呼應并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其次,從個體的生命周期看,老年階段和未老階段并不是割裂開的,應作為有機整體統籌謀劃。最后,從社會的代際傳遞看,銀發經濟發展離不開各年齡人群的共同參與。可以從這些信息中進一步明確銀發經濟的一些基本特征。
銀發經濟的界定主要從需求側特征出發,并從需求側延伸到供給側。這次的銀發經濟界定明確是以“老年人”和“老齡階段”兩個關鍵詞來限定其滿足需求的特定對象,進而再指向滿足這些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及相關經濟活動。這就使銀發經濟核算與其他以供給側特征來劃定范疇的經濟部門相比會更為復雜,在產業政策制訂中不僅要考慮產業自身的發展特點,也需要考慮其與需求側的適配性,需要優先支持現階段需求更迫切的產品和服務發展,在政策實施中也需要特別關注需求側狀況的變化。
銀發經濟是綜合經濟部門,“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銀發經濟涉及全生命周期和全人群,從需求側出發,既關注一般性需求,也關注特殊性需求,在國民經濟中幾乎涉及了所有經濟部門,是典型的綜合經濟部門,而非獨立的經濟部門。在國辦發〔2024〕1號文中,重點圍繞老年助餐服務、居家助老服務、社區便民服務、老年健康服務、養老照護服務、老年文體服務、農村養老服務等7個方面老年人急需的高頻服務,老年用品制造、智慧健康養老、康復輔助器具、抗衰老產業、養老金融、旅游服務、適老化改造等7個前景好、潛力大的產業提出了系列具體的政策措施,僅從這些領域來看,就涉及多種業態,可以延伸至一、二、三產業,而這僅僅是一些重點領域,由此可見銀發經濟的綜合性之強、涉及面之廣。
積極采取推動銀發經濟發展的舉措
國辦發〔2024〕1號文對推動銀發經濟發展進行了系統部署,當前的重點是積極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真正使銀發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適應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形勢需要。具體來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推進。
一是轉變思想觀念,以全新視角看待銀發經濟發展。推動銀發經濟發展最根本的措施是在思想觀念上真正重視,除了要從戰略高度上認識到發展銀發經濟的重要意義,還需要改變當前對銀發經濟的一些傳統認識。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真正以經濟思維來看待銀發經濟,而不是僅僅將其看作是一項民生事業。發展銀發經濟毫無疑問有利于改善民生,但絕不能僅僅只是視為民生問題。要充分認識到銀發經濟是新的經濟增長點,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因此在具體措施上,建議將銀發經濟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政府年度重要工作事項,可把銀發經濟相關工作部署從民生板塊挪到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關板塊。要制定銀發經濟發展目標,并將實現情況納入相關部門工作考核評價內容。將銀發經濟相關項目納入重點工程,予以重點保障和重點監督。
二是強化創新引領,以新質生產力驅動銀發經濟發展。銀發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依賴創新驅動,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此,一方面,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使更多主體參與銀發經濟發展。多元參與、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是創新的溫床。要通過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完善市場監管、完善政策激勵等措施,充分調動各類主體參與銀發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要鼓勵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的發展。國辦發〔2024〕1號文中提出要強化老年用品創新、打造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加強科技創新應用等都是重要的政策方向,下一步應進一步出臺具體的政策措施,真正形成一個有利于創新的發展環境。
三是加強制度建設,以有效機制保障銀發經濟發展。推動銀發經濟發展,需要在制度建設方面進一步著力。首先,要盡快出臺銀發經濟統計分類目錄,建立銀發經濟常規統計制度,監測銀發經濟發展動態,為進一步完善政策奠定堅實基礎。其次,完善銀發經濟發展部門統籌協調機制。銀發經濟涉及面廣,涉及部門多,容易陷入各部門各自為政、缺乏協調的境地,應盡快建立起相關部門之間的協作機制,確保各部門之間信息互通、數據共享、政策相容、協同推進,形成推進銀發經濟發展的最大合力。再次,建立政策效果評估機制。盡快建立銀發經濟發展指標體系和評估體系,定期評估政策實施效果,及時推動政策進一步完善。最后,盡快總結試點經驗,出臺全國統一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加強基本服務保障,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并通過明確納入保險支付范圍的產品目錄來帶動老年用品和康復輔具等的發展。
四是抓住關鍵舉措,以重點突破帶動銀發經濟發展。國辦發〔2024〕1號文具體提出了4個方面26項舉措,都是當前發展銀發經濟的必要措施。這些措施覆蓋面較寬,還需要重點突破。當前,應重點抓好幾項措施:其一是推進適老化改造,包括公共空間適老化、居家環境適老化、數字環境適老化等方面。可考慮開展全國性的適老化改造工程,帶動銀發經濟發展。建議通過出臺統一的適老化改造標準,對公共設施、社區進行統一改造,家庭內部改造按照家庭自愿+政府補貼的方式進行推進,對按照標準完成改造的家庭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同時,進一步強化公共部門和相關單位的數字環境適老化義務。其二是完善養老照護服務。照護服務是當前養老服務體系中的薄弱環節,也是最急需的服務。對不少家庭而言,長期照護問題依靠自身力量難以解決,需要依賴社會支持。應大力支持照護機構發展,將養老機構床位補貼主要用于照護型床位,引導機構增加照護型床位供給,并支持社區嵌入型照護機構發展,滿足失能老年人就近養老需求。其三是完善養老金融服務,豐富養老金融產品。養老金融是備老經濟的主要部分,有著巨大的潛力。但目前養老金融服務發展較滯后,應強化金融機構的責任,在產品設計、風險保障、服務水平等方面有所突破。其四是老年用品制造。要加大科研技術投入,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加強銀發用品的研究開發,以創新引領老年用品制造業發展;實施積極的產業扶持政策,加強老年用品制造企業的孵化和品牌培育,建立銀發產業發展基金,扶持相關企業發展。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應對人口老齡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林寶:《發展銀發經濟利當前惠長遠》,《經濟日報》,2024年2月28日。
②《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中國政府網,2024年1月15日。
責編/于洪清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