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渭南市婦聯著眼“促進婦女就業、服務家庭需求”目標,協同相關部門,有效鏈接婦女、家庭、社區、企業需求,大力推進“巾幗家政進社區”。
注重頂層設計,著力織密“一張網”。加強調查研究,摸清政策導向、產業現狀和市場需求,精準施策推動工作。一是堅持部門聯動。爭取民政、住建等相關部門支持,印發《關于推進巾幗家政進社區的通知》《關于巾幗家政服務進社區的通知》《關于推進巾幗家政入駐小區與物業服務管理深度融合的通知》,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安排部署,支持家政企業以獨營、嵌入、合作、線上等方式進駐社區,開展培訓、招聘、服務等家政相關業務。與渭南市家庭服務業協會簽訂合作協議,設立服務站,為家政企業進駐小區提供“一站式”服務。二是堅持組織引領。堅持黨建帶婦建,在已建立黨組織的家政行業協會、家政企業、開展家政服務的社會組織同步推進婦聯組織建設,因地制宜推進社區家政網點廣泛建立婦女小組。目前,家政服務機構已建立婦聯組織16個,利用婦女兒童發展專項資金項目創建省、市巾幗家政示范基地16個,培樹推薦省級“三秦最美家政員”2名、市級“最美巾幗家政人”13名。三是堅持服務大眾。探索打造“渭姐家政1+1+N服務”模式,即一個社區建立一個巾幗家政驛站(窗口)、組建一支愛心志愿者隊伍、提供若干項家政服務項目,為群眾提供個性化優質服務。在49個社區建立巾幗家政進社區服務網點,組織“渭姐”巾幗愛心志愿服務隊定期深入社區、小區為特殊困難人群提供家庭清潔、養老護理等形式多樣的服務活動。今年以來共開展各類巾幗志愿服務129場,受益群眾5830人。
突出培訓就業,著力鋪就“一條路”。把搭建平臺、建好基地作為有力抓手,充分發揮巾幗家政示范基地“領頭雁”帶動作用。一是強化陣地建設。聯合市委組織部、人社局等6家單位共同舉辦渭南市首屆職業技能大賽,組織家政服務養老護理和母嬰護理競賽,分別評選出金、銀、銅獎各1名,為加快建設現代化“技能渭南”和家政服務提質擴容提供人才支撐。積極爭取“陜西省巾幗家政培訓站”落戶渭南,常態化開展高質量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提高培訓水平,增強市場品牌影響力,使培訓站真正成為示范引領婦女創業就業的有效平臺、推動家政服務業發展的有力陣地。二是開展技能培訓。采取學院培訓、集中培訓和社區培訓相結合的方式,與渭南技師學院開展深度合作,加快培養托育、護理、康養、家政等方面的技術技能人才。2024年市婦聯依托渭南市博思特技能培訓學校,深入各縣(市、區)開展了10場、共計500余人參加的巾幗家政技能培訓,促進300余名婦女就近就業;組織渭南福康家政公司在臨渭區站南街道辦紅旗社區啟動“巾幗家政進社區”培訓活動,常態化下沉社區、小區開展家政培訓,共培訓17場、520人參與;全市各級婦聯共組織家政技能培訓186場,參與婦女8697人。三是加強宣傳推廣。“線上+線下”相結合宣傳培訓和就業信息,打響優質服務品牌,激發婦女的從業熱情和群眾的知曉度。舉辦“渭姐家政”進社區宣傳日活動,現場為社區和家政企業代表授牌,指導家政企業充實家政服務內容,用心用情做好服務,讓“渭姐家政”服務有亮度、有溫度,群眾有滿意度。
提升服務質量,著力打造“一條鏈”。探索建立“居民需求+技能培訓+就業+服務+評價反饋+監督改進”家政工作機制,讓巾幗家政進社區工作“扎得穩、立得牢、做得實”。一是實現供需互通。聯動家政進社區服務各環節,暢通巾幗家政進社區、駐小區路徑。指導臨渭區婦聯依托城區3 個“零工驛站”,設立“臨家福嫂”標牌,在“零工市場”信息發布平臺設置“巾幗家政”服務模塊,為社區家庭提供多元化服務,實現線上線下互通聯動。二是促進融合發展。依托小區物業服務資源,為質高價優的家政企業提供服務平臺,或建立家政企業獨立運營中心,推動家政服務站點的標準化建設。將家政服務延伸至小區,實現了家政服務與社區、小區物業深度融合,讓家政服務與居民“面對面”、服務群眾“零距離”,使家政服務更便捷、更利民。三是延伸服務鏈條。指導各縣(市、區)做好巾幗家政進社區工作,延伸拓展家政服務鏈條。臨渭區“臨家福嫂”家政品牌推出“15分鐘沒有圍墻圈的一碗湯熱度的距離”“回籠培訓”“麗人家護”服務等,實現服務供需精準對接;富平縣在14個社區設立了巾幗家政服務中心(站),探索開展“4321+X”工作法,創建了“懷德家政師”全國特色勞務品牌;韓城市精準出臺了《關于推進家政進社區的指導意見》,共培育巾幗家政技能培訓基地5個;合陽縣為11個城市社區“巾幗家政進社區”服務站授牌,把家政服務理念和技能培訓送到廣大婦女身邊,讓巾幗家政服務走進千家萬戶、服務百姓民生。
群眾在心中,服務無止境。下一步,渭南市婦聯將持續推動“巾幗家政進社區”工作,通過送技能、送崗位、送政策、送信息等服務,為家政服務與婦女就業互融互促搭建平臺,鏈接資源,進一步提升女性從業就業的自豪感、獲得感、幸福感,推進全市巾幗家政業長足發展。(譚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