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鐵塔)將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作為公司深入實施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核心任務之一,構建了能力水平、任務目標、資源配置、成果轉化“四份清單”工作機制。2023年,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38%,其中基礎研究投入占比由2022年的1.24%增至3.54%;授權發明專利84項,同比增長200%;科技成果推廣轉化應用389項,其中鐵塔輕量化產品在全國超百萬座鐵塔的新建和改造項目中規模應用,為行業累計節省投資約90億元。基站綠能技術累計為行業節約運營成本超過38.7億元,減少碳排放約212萬噸。
以“能力水平清單”為導向,統籌規劃科技創新體系
一是高位推動重統籌。成立科學技術委員會,形成月度專題會議機制,主要負責同志參會推動,統籌科技創新工作思路,部署推進加大研發攻關、打造創新平臺、完善科技體制機制等17項重點工作。每次會議形成重點問題待辦清單,需逐一落實反饋形成閉環。二是定量對標找短板。從研發投入強度、基礎研究、創新體系、專利及標準、實驗室水平等維度與同行業先進企業開展對標對表,形成可量化分析的指標評價體系,系統梳理了15項科研能力短板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對標提升舉措。三是服務戰略強攻關。統籌布局14個科技創新領域和81項重點攻關任務,重點加大對5G-A、6G、邊緣算力網絡、視頻AI算法、中高點位物聯網、能源新材料、能源互聯網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積極參與中央企業未來產業“啟航行動”,聚焦“算力網絡、6G、衛星互聯網”三大領域,牽頭攻關1項子任務,配合參與7項子任務。
動態跟蹤“任務目標清單”,推動研發項目提速增效
一是標準化管控提升管理效率。優化研發項目計劃及預算流程,編制發布《研發項目模板庫》,涵蓋立項、實施、結項、評價四個環節共10項模板,推動研發項目標準化管理,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時為科技人員減少行政工作負擔。二是契約化管理明確項目經理責任。2023年,公司188個研發項目均簽訂了項目經理責任狀,明確全生命周期管理、質量管理、預算管理等責任,以及技術路線決定權、團隊管理、激勵獎勵分配等權利。根據年度成果評價結果,對勝任且表現優異的項目經理,優先納入公司科技人才專家庫,在壓實研發責任的同時,發現并培養科技專才、管理通才和業務發展的行家里手。三是關鍵節點跟進強化重點節點督辦。每月或每半月跟蹤并點對點督促研發項目立項、合同簽訂、結項等進展,逐一分析未立項原因,定期通報研發單位進展情況,針對滯后的研發項目,與分子公司領導班子一對一溝通。2023年,公司項目完成進度顯著提升,立項數量、結項數量同比分別增長31%、19%。
管好用好“資源配置清單”,匯聚整合科研力量
一是培育引進科技人才資源。組織開展中高端引才“融智計劃”,建立科技創新人才晉升發展、薪酬等制度體系。對行業領軍人才,根據其能力及過往業績貢獻,協商確定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薪酬水平。二是升級新增科技創新資源。圍繞“屬地化人才優勢、本地政策環境、本地市場環境、省公司研發基礎”四個維度,通過升級和新建方式,因地制宜部署6個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比如,杭州中心結合當地互聯網經濟產業和人才優勢,聚焦發展物聯網和視聯網業務,打造“產品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孵化、人才培育”的科創陣地。三是拓展發揮合作伙伴資源。盤點分析合作過的研究機構、高校和企業,從技術能力、進度管理、成果質量、溝通協作、資源保障五個維度對2023年研發項目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探索將研發項目合作伙伴評價納入公司供應商分級管理體系。2023年,公司的合作高校和研究機構數量增加46%,合作企業數量增加92%,新增聯合共建實驗室2個,創新鏈持續延伸,合作伙伴管理更加規范。
推廣落地“成果轉化清單”,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一是完善“2456”成果轉化分類管理模式。按照2級推廣潛力(全國級、省級)、4種推廣價值(經濟、技術、社會和戰略價值)、5類成果形式(硬件產品、軟件及算法、標準、知識產權、技術報告)和6種推廣狀態(規模推廣、試點示范、納入推廣計劃、無法推廣、其他)建立成果清單,分門別類進行評估、轉化、推廣、試錯和技術儲備。2023年,研發項目結項148個,形成391項成果,研發項目產出科技成果比例為1∶2.7。二是強化“揭榜掛帥及賽馬”成果應用效果。圍繞綜合能源服務、邊緣算力服務、工業互聯網、平臺模型等領域,由總部統一出題,激勵省分公司結合市場一線開展研發和應用推廣,形成了一批兼具創新性和實用性的研發成果和推廣應用方案,并面向全國推廣發布。三是積極宣傳推介優秀成果。組織實施科技成果推廣工作會、首屆科技創新大會、科技成果展、科技大講堂等系列活動,搭建與政府、協會、合作伙伴以及院士專家交流平臺,組織優秀研發項目、技術進步獎等評優創先工作,展示在服務支撐國家重大戰略落地中取得的科技成果,營造重視創新、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