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村莊,和美城鄉,富樂之江。近年來,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嘉峰鎮尉遲村堅持以“千萬工程”為引領,搶抓沁河生態經濟帶建設重大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文化優勢,傾力打造有樹理情懷、有鄉土民俗、有時代記憶的和美鄉村,奮力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和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同步先行,繪制了“大美山西”的尉遲畫卷。
黨建引領推動層層落實
辦好農村的事關鍵在黨,建好未來鄉村,要重塑組織架構,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力。
彰顯黨建引領“主基調”。發揮“先鋒沁水·強基提升”品牌影響力,建好縣級黨委定期調度、鄉鎮黨委一線抓、村級支部加油干的工作格局,以守正創新、久久為功的定力,持續推動“千萬工程”經驗在尉遲“開花結果”,不斷豐富建設內涵、拓展建設領域、放大建設成果。
構建村企聯建“共同體”。為補齊資金不足的短板,成功引入沁水縣煤層氣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雙方按照“地域相近、發展相助、組織相聯”的原則實行村企“雙向互派”“雙向任職”機制,建立村企聯合黨支部,通過資源共享、理念共融、項目共推、品牌共創等形式,加強村企交流,推動項目建設,共同開發樹理小鎮項目。
建強項目一線黨小組。項目推進到哪里,黨小組就建到哪里。樹理小鎮項目推進過程中,聯合黨支部以班組為單位組建成立4個黨小組,將能力強、重實干的黨員骨干選配為黨小組長兼任班組長,充分授予黨建工作和班站管理相對應職權,在管理指揮、安全管控、質量監督、進度保障、技術攻關、溝通協調等重點領域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保障項目建設如期保質安全完成。
美麗鄉村點亮美麗經濟
企業是富民興村的重要載體,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推動力量,企業與鄉村相輔相成、同心同向。
融合理念、因地制宜,立體式推進樹理小鎮換新顏。在“互派互掛”“雙向培育”的基礎上,村企雙方相互交流、共同探討,通過“策劃前置+需求定制”,深挖樹理文化底蘊和特色,注重營造深具“山藥蛋”派韻味的“小而微、精而美”的鄉村風貌,積極打造能“吸引人、留住人”的核心IP,形成有辨識度的特色標識。目前,已布局樹理書齋、“遇見樹理”“靈泉秀”等精品劇場和“花好月圓”“書齋泛光”等燈光演繹及熱氣球等業態,與沁河岸畔的三河口公園相互補充,與湘峪、武安、竇莊等區域實現整體聯動,多方位引流,真正建設一個鄉村面貌有提升、文化產業有底蘊、經濟產業有支撐的文旅康養融合發展的鄉村經濟綜合體。
統籌資源、托管運營,高起點搭建鄉村全面振興“合伙人”。在項目推進上,組建農村黨員、鄉村能人積極參與聯建項目建設服務隊,協調項目用地、老舊房屋拆除、線路入地等工作,最大力度支持村企互聯共建。在項目運營上,依托“黨建聯建+國有企業+集體經濟+項目建設”的經營模式,以村內土地資源、文化資源入股成立樹理文化旅游公司,并將村內的業態開發、日常管護、項目運營全部交由旅游公司托管,實現了以土地流轉、就地用工、資產入股等方式,把聯建企業、村集體合作組織、農戶嵌入產業鏈、利益鏈,高起點搭建鄉村全面振興、共同富裕“合伙人”。
產村聯動、共同富裕,多領域融合利益分配好機制。積極構建以市場運營為導向的建設投資機制,招募各項業態的專業化運營團隊,探索破題“集體、市場、農戶”利益鏈接機制,著力打破政府包攬的思維定勢和路徑依賴,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目前,尉遲村以集體資產經營權入股與縣煤層氣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合作運營,村集體保底年收益50萬元,吸引“樹理創客”20多人,創造直接就業崗位100余個,間接就業500余人,日均吸引游客1000余人,預計今年村集體將增加經營性收入超100萬元。
辛苦指數換取幸福指數
堅持以思路轉變推動工作升級,把握新形勢、搶抓新機遇,在新一輪鄉村迭代升級中壯大產業經濟,占領市場先機。
“引鳳筑巢”抓經營。在現有合作基礎上,持續吸引鄉村職業經理人、鄉村運營師等新農人、新匠人、新“頭雁”,建立多元主體投資、專業團隊運營、利益聯結緊密的村莊經營模式,持續激發鄉村內生動力。目前,已引進河南萬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面吧”。
“深化融合”強產業。樹理小鎮正式運營之后,將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觀光、農事體驗、民宿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系統培育農業觀光、休閑旅游等農文旅產業。通過專門組織樹理小鎮推介會,宣傳推介樹理小鎮區域公共品牌,促進鄉村經濟發展。
“抱團取暖”促發展。采取多種措施,積極促進全村及周邊各業態經營模式抱團取暖,大力發展聯合體模式。未來,將聯動周邊的武安村、嘉峰村,按照“一區域一品牌”定位,組建共同富裕“鄉村新社區”,在資源利用、市場引流、品牌打造等方面實施“一體化”運營。(沁水融媒體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