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鈕欽(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萬勁波(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馬蕾(南京理工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近年來,我國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空天科技、生物技術等基礎前沿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為開展新技術應用場景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場景創新以企業為主導構建的應用場景為牽引,以新技術集成研發和科技成果創造性轉化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和供需聯動為路徑,持續推進新技術推廣應用、新產品迭代升級和新業態創新發展。場景創新涉及“政產學研金服用”多主體,有明確的解決特定現實問題的指向,還能促進多學科知識生產與交叉融合,對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具有重要意義。
場景創新實踐不斷豐富并納入政策
目前全國已有諸多新技術應用場景創新的實踐探索。既有創新高地自發推動的全域場景創新戰略,如一些創新要素集聚、創新動力強勁、創新場景豐富的創新型城市提出了全域場景創新戰略。如安徽合肥率先成立了全國首個城市“場景創新促進中心”,提出打造“全域場景創新之城”;四川成都提出“場景營城”發展理念,推進全領域、全市域、全流程場景創新。也有部分地區結合優勢行業領域推出特色場景創新行動。如北京立足首都優勢,挖掘中央企業、市管企業場景建設潛力,舉辦“央企·京企應用場景發布會”促進供需對接,廣州圍繞城市更新、智慧城市推出一系列典型應用場景,加速前沿技術轉化應用。
同時,近年來,“場景建設”和“場景創新”頻頻出現在相關政策文件中。數字創新應用場景向國民經濟各個領域不斷延伸,帶動各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2024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強調要培育壯大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新型消費,創新服務消費場景。2024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的意見》,指出用好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和各類科技成果轉化等創新平臺,暢通產業體系、創新資源、資本要素、應用場景、制度政策等,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截至2023年11月,陜西累計發布85個數字化典型應用場景,其中工業數字化典型應用場景55個、智慧城市及其他重點領域數字化典型應用場景30個。2024年4月,湖南舉辦以“場景創新供需聯動”為主題的先進制造業應用場景對接會,聚焦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應用場景,創新性開展供需對接、招商引資活動。
重視場景創新實踐總結和理論研究
尊重群眾和基層的首創精神是我國改革創新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經驗,也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各地方在以場景創新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上積極探索,形成了一批有示范意義的經驗做法,值得總結推廣。首先要開展創新評價。及時總結梳理各地方在場景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上的創新做法、鮮活經驗和典型案例,廣泛深入聽取和了解面臨的突出問題、需求及政策建議,推動場景創新工作進一步走深走實。其次要支持先行探索。在評價的基礎上,遴選支持若干基礎較好的行業、城市、功能區建設場景創新先行示范區,在場景清單發布、供需雙方對接、創新成果落地轉化等方面進一步探索。還要打造示范標桿。鼓勵支持國家級新區、高新區、自創區等充分發揮優勢,結合自身實際積極開展場景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實踐探索,打造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領先型示范應用場景。
與政策、產業的熱度相比,目前針對“場景”的理論研究還相對較少,對場景創新的規律認識還有待提升。一方面,對核心概念內涵特征的界定還不夠清晰。各界對“場景創新”的理解大多引自政府文件,對于“場景應用”“場景建設”“場景創新”的異同尚未有深入的探討,實踐中存在不少混用誤用。另一方面,在規律性認識、機制機理研究層面,對場景創新雙向促進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作用機理和過程機制、場景創新與其他科技成果轉化范式的銜接互動機制、公共部門組織服務場景創新的機制等研究相對不足,需要從理論上對場景創新實踐給予總結和指導。
在場景創新實踐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建議大力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深入開展場景創新驅動科技成果轉化的組織運行規律研究,探索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新范式,提升場景創新驅動科技成果轉化的整體效能。
構建多元主體合作的場景創新生態
“政產學研金服用”多元主體協同互動的創新生態,是場景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保障。盡管不少地方開始關注和重視場景創新,出臺了相關政策,但“政產學研金服用”多元主體有效合作的機制尚未形成,應用場景、轉化平臺、轉移體系相關服務機構的專業性不夠,資本、人才、技術、數據等要素向重大場景匯聚程度不高,企業、高校、院所等主體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將“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作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構建政府、企業、高校、院所、專業服務機構等多元主體協同合作的場景創新生態,將是今后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深度融合,打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的關鍵。在國家政策環境方面,將企業牽頭場景創新作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重要抓手,出臺場景創新驅動成果轉化的激勵政策,強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關鍵技術、新興技術、未來技術驗證提供試用環境。在創新主體培育方面,進一步強化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和場景創新主導作用,培育科技成果評價和轉移轉化等專業機構,推動企業提前介入高風險、高價值研發,成為場景創新“出題人”“答題人”和“閱卷人”。引導高校、院所參與企業主導的場景創新,聯合開展重大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應用。在創新要素集聚方面,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場景創新對接大會等活動,為場景創新企業提供耐心資本,為場景建設運行提供資金支持。加快技術經理人/經紀人場景創新理論和實踐知識培訓,培養一批懂場景的復合型技術轉移人才。引導高校、院所在工程技術學科等專業教學中設置場景創新類課程,培養人才場景創新素養與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