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產業鏈黨建一頭連著組織,一頭連著產業,要真正讓產業聚合優勢、向新蛻變,需立足本地實際,以組織串鏈、服務護鏈推動產業聚鏈成勢,為新質生產力形成、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紅色動能。
串點成鏈,構建協同發展“共同體”。經濟工作推進到哪里,黨建工作就跟進到哪里。要通過在產業鏈上建堡壘、聚合力,把鏈上企業黨組織聚合起來,破除企業間聯系弱、合作少的僵局。應立足優勢產業,依據企業的發展階段和分布情況,靈活采取單獨組建、區域聯建、龍頭帶建等方式,構建“聯合黨委+產業鏈黨委+上下游企業黨組織”三級組織架構,穩步實現鏈上企業黨的組織體系全覆蓋,增加鏈上企業凝聚力與向心力。積極發揮聯合黨委牽頭抓總作用,組建黨建服務聯盟,持續吸收機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等各方參與,推動鏈上企業與聯盟單位在科技攻關、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信息共享、服務共推、產業共促的工作格局。建立聯席會議、鏈長輪值等工作制度,以“一月一主題、一鏈一專場”的活動方式,圍繞企業需求開展政策解讀、法律服務、金融信貸等活動,為鏈上企業持續精準賦能。
強企護鏈,開辟產業發展“快車道”。產業鏈黨建,關鍵要將黨委、政府、群團、科研平臺等資源與鏈上企業建立強鏈接,以優質服務催生發展新動力。通過選派機關部門、村(社區)工作人員擔任“紅鏈管家”,與企業掛鉤結對,提供需求摸排、資源對接、幫辦代辦等專業“護鏈服務”,聯合機關部門圍繞人才、資金、技術、用地等事項,推出公交線路優化、園區環境提升等專項舉措,實現企業人才雙保障。按照“一鏈一陣地”的思路建設產業鏈黨群服務陣地,融入“一站式”服務窗口,派駐人社、人才、工會、調解等專員受理解決企業備案、職工社保、政策解讀等需求,向鏈上企業開放陣地直播間、會議室、培訓室等,滿足企業線下招聘、活動組織等多元需求。梳理鏈上企業人才需求清單,鏈接企業、高校合力打造引才專線,開展不同產業主題的專場招聘會,開設校企“聯合培養班”定制化培養對口人才,聘請高校教授、行業領軍幫企業“領題攻堅”革新技術,加快推動先進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
聚鏈成勢,激活向新發展“內驅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單打獨斗不如抱團作戰。通過發揮產業鏈黨建凝聚力強的特點,以產業鏈聯結創新鏈,推動鏈上企業同向發力,集體向新。鼓勵“鏈主”企業牽頭“橫向”搭建集采平臺,通過提升近地化率,實現“鏈主”企業降本,小中企業增收;發揮產業鏈黨委號召力,在園區內“縱向”配齊研發、制造、物流、倉儲、銷售等全流程企業,逐步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產業集群。組建技術攻關聯合體,集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技術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對行業核心難點技術展開攻堅,實現鏈上企業難題共克、成果共享,打造孕育新質生產力的優質沃土。定期舉辦產業合作交流大會,以布局未來產業、推動技術迭代、助力企業轉型為導向,確定招引企業,通過企業引企業等方式推動本地產業集群當下效益有增量,未來發展有勢頭,推動產業鏈發展壯大、效益倍增。
(無錫市濱湖區胡埭鎮黨委書記 楊志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