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一筆資金進賬,民和縣新民鄉下山村在紀委的民和縣紀委監委推動下,順利收回被拖欠長達1年的租金。
2021年,新民鄉下山村實施了下山村蛋雞養殖場項目,項目于2022年9月完成建設任務后,由村委會實施經營。2023年下山村通過“四議兩公開”形式召開會議研究后,與承租方簽訂合同,2023年租金為60萬元,雙方約定每半年支付租金30萬元,但承租方已有1年未繳清租金,累計欠款30萬元。
民和縣紀委監委發現該問題后,立即將其納入重點監督問題清單,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能定位,采取協作區“室組鄉”聯合聯動監督,壓緊壓實新民鄉黨委主體責任,要求班子成員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工作要求,明確專人負責,鄉紀委全程跟蹤監督。
“村集體資金欠賬不還,折射出村‘兩委’干部對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缺位、履職不力的問題。”參與辦理此案的紀委工作人員當場對村干部進行了紀律教育和工作提醒。隨即,民和縣紀委監委充分發揮協作聯動片區辦案優勢,快查快結了此案,有關責任人受到了相應的黨紀處分。
民和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在新民鄉下山村蛋雞場了解情況。
自集中整治以來,民和縣紀委監委推動監督下沉,壓實責任鏈條,著力破解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不規范、集體經濟合同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切實維護群眾利益,堅決守好村集體“錢袋子”。
民和縣紀委監委將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納入政治監督內容,堅持“切口準、落點實、成效快”的原則,緊盯群眾反映較多的農村集體“三資”領域侵占挪用、坐收坐支、違規處置等問題,細化整治重點,全面推進整治;通過建立分類問題整改臺賬,明確整改措施和整改時限,逐條逐項銷號清理,確保問題得到全面整改。截至目前,向農業農村和科技局累計下發監察建議23份,推動各鄉鎮自查自糾“三資”突出問題,督促整改股份經濟合作社處于睡眠狀態、合同不規范等問題232條,為村集體和群眾挽回經濟損失485.7萬余元。
民和縣新民鄉紀委工作人員對毛拉山村村集體“三資”開展監督檢查。
針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點多面廣,包含村級財務支配、賬面明細、資產收益、資源配置等,而基層監督力量相對薄弱,能力不足、下沉不深等問題,民和縣紀委監委與農業農村、審計、自然資源等職能部門協同配合、貫通發力,對“三資”管理和使用情況開展常態化監督檢查。同時,緊盯村集體資金、重大項目資金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嚴肅查處一批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領域的突出問題和典型案例。今年以來,共受理“三資”領域問題線索14件,辦結13件,立案3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3人,組織處理30人。
同時,民和縣紀委監委還緊盯村級財務管理,解決村有財務管理短板漏洞,確保資金使用合理合規;通過用好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信息平臺,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原始憑證、資產資源臺賬、集體經濟承包(租賃)合同臺賬等信息進行網上公開,發揮大數據平臺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監督優勢,使“三資”曬在陽光下,讓大數據成為監督貪腐的“天眼”,促進了基層鄉村治理。
“農村集體‘三資’是基層腐敗問題易發多發領域。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大監督力度,推動健全完善制度機制,讓‘三資’監管更規范,守護好村集體的‘家底子’‘錢袋子’,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大‘廉動力’。”民和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民和縣紀委監委 王金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