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安徽省桐城市雙港鎮山明村如詩如畫,猶如從夢中飄然走出的田園風光。湛藍的天空如洗,白云悠然漂浮,陽光灑在山巒和廣袤的田野上,灑下金色的光輝,帶著豐收的喜悅。微風輕拂,帶來陣陣桂花香,清新而沁人心脾。空氣中彌漫的,是豐收的味道,是期盼與希望。帶領山明村走向振興與富饒,是湯劍波和村支部“一班人”及全體村民的夢。
湯劍波,安徽省桐城市雙港鎮山明村駐村第一書記,曾是一位英姿颯爽的軍人。他的臉龐棱角分明,目光堅毅,身上始終保持著一種軍人特有的果敢與堅定。即使早已脫下軍裝,他的心中依然燃燒著一腔熱血。他常常對自己說:“我是軍人出身,為人民服務是我一生的使命。”在他的字典里,沒有“困難”這個詞,只有“擔當”二字。他用這一信念默默地支撐著自己,將山明村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立志要把這片曾經貧瘠的土地打造成村民的樂土。
當湯劍波第一次踏上山明村的土地時,眼前看到的景象與他心中的“和美鄉村”還是相距甚遠。他深知,解決這一切問題,迫切需要時間、精力與信念。
湯劍波并沒有退縮。作為一名退役軍人,他深知,任何困難都無法擊垮一個擁有堅定信念的人。他把山明村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發誓要帶領村民們走出困境。他常常對自己說:“無論多難,這片土地給了我機會,我必須為它做點什么。”這一份信念,成了他不畏艱難、不怕挑戰的力量源泉。
湯劍波知道,要想改變山明村的面貌,最重要的是要走進村民的生活中,了解他們的困難與需求。為了不辜負自己肩負的責任,他幾乎天天騎著電瓶車,深入村里的每一個角落,挨家挨戶地走訪。從嚴冬到酷暑,風雨無阻。每到一戶人家,他都會耐心地與村民交談,傾聽他們的心聲。無論是家中的生產問題,還是生活中的瑣事,他都細致入微地關注,并努力幫助解決。
有一位年邁的村民在回憶時曾說:“湯書記第一次來我們家時,我沒敢開口。可沒想到他會這么耐心,聽我們訴說困難,不嫌棄我們家窮。后來,他不僅為我們送來了幫助,還鼓勵我們,要有信心,活出個樣子。”無論生活有多艱難,他都愿意為村民們撐起一片天。
湯劍波在走訪中發現,山明村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后,環境臟亂,村民們的生活質量遠遠低于應有的水平。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切,必須從環境整治做起。于是,他提出了“點帶片”的治理思路,從村里的重點區域開始,一點一點地進行整治,逐步擴展到整個村莊。
湯劍波帶領村民們一同清理垃圾,修補道路,完善排水系統,逐步讓山明村的面貌煥然一新。尤其是在雨季,原本的積水地帶恢復了暢通,昔日泥濘的道路變得寬敞平整,家家戶戶的環境也得到了有效改善。看到村里的變化,村民們感動不已,紛紛表示:“現在的山明村,簡直像做夢一樣。湯書記,你真的是給我們帶來了希望。”
這些變化的背后,凝聚著湯劍波與村民們共同的汗水與努力。無論是領導,還是普通村民,都在這條振興之路上齊心協力,迎接屬于山明村的光輝未來。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湯劍波從未忽視任何一位村民的困難,尤其是那些貧困家庭的孩子們。在一次走訪中,他了解到,有一個孩子因家庭貧困而面臨輟學危險。他知道,教育是改變命運的關鍵,幫助孩子繼續上學,才能為其人生帶來新的希望。
湯劍波立即聯系了當地的慈善機構和社會愛心人士,為這個孩子籌集資金,確保其能夠繼續學業。當湯書記將助學善款親手交到孩子手中,看著孩子燦爛的笑容,他的心中總會升起一種莫名的溫暖。那個曾經因為貧困而有可能耽誤學業的孩子,在湯劍波的幫助下,重新找回了未來的光亮。
湯劍波還特別注重山明村的文化振興。在他看來,鄉村全面振興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富裕,更是精神上的充實。他深知,只有傳承與創新相結合,才能讓鄉村的精神風貌煥發新生。因此,他利用自己在文化藝術方面的特長,組織了多次民俗文化節和文藝演出。每到節慶,山明村便成了一個文化的聚集地,村民們身著傳統服飾,載歌載舞,高吭的嗓音,悠揚的民樂、熱情的歌舞無不讓人沉浸在歡樂之中。
這些活動不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讓村民們重新認識到了自己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那些切糕、竹編、鐵匠、年畫、裝裱、裁縫等老手藝人也找回了自信,他們將自己一生的技藝傳給年輕人,確保這些珍貴的傳統得以延續。湯劍波通過文化的振興,將山明村的文化內涵深深植入每個村民的心中,讓他們在物質富足的同時,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富饒。
山明村曾有一片閑置的土地,原本計劃引入農莊項目,但由于種種原因,這片土地一直未能有效開發,成了村莊發展的“沉睡寶藏”。湯劍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決定通過盤活這片土地,為村莊注入新的活力。經過反復考察和市場調研,他提出了“撒歡場”項目的構想,將這片土地改造成集采摘、娛樂、民宿等多功能的鄉村旅游基地。通過吸引外部投資,湯劍波成功促成了項目落地。
如今,這片曾經荒廢的土地,煥發了生機。山明村的經濟逐漸繁榮,游客絡繹不絕,村民們紛紛參與到旅游項目的運營中。餐飲、民宿、手工藝品……一項項新興產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村民們的收入顯著提高,生活質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湯劍波通過“盤活資源”,不僅帶動了山明村的經濟發展,更為村民們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過上更加自信與幸福的生活。
今天,山明村已然煥發出勃勃生機。湛藍的天空下,清澈的河流緩緩流淌,金黃的稻田在陽光下閃爍著豐收的喜悅,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湯劍波站在村頭,凝望著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滿了成就感與自豪感。
湯劍波曾說過:“鄉村全面振興的路還很長,但我愿意一直走下去,只要山明村的每一位村民需要我,我就會在。”他知道,這條路不會一帆風順,但他也明白,無論未來怎樣,他將始終與山明村共命運,永遠守護著這片土地,直到它徹底走出貧困,迎來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他的眼中,早已沒有迷茫,只有堅定與信念。他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歇。
村民們忘不了他在那些風雨交加的日子里,用一顆赤誠的心,守護著山明村的希望;在那些陽光明媚的日子里,他用堅定的步伐,帶領著山明村走向未來。湯劍波不是一個人在奮斗,他的堅持和信念,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讓他們也堅信,只要心中有希望,腳下的路就一定能走得更遠。他做的樁樁好事,深深地打動了每一位關注山明村的人,也激勵著更多的退役軍人、基干民兵、鄉村干部投身到這份神圣的事業中。
站在豐收的田野上,湯劍波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未來的路還很長,但他的腳步不敢停歇。而山明村,也將繼續在他無私奉獻的守望下,漸漸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程玉生 姚紅平)
〖個人資料〗
湯劍波,男,1974年8月出生,1992年12月從安徽桐城入伍至南京軍區某部服役,現為預備役人員。在部隊歷任戰士、士官院校學員、通信技師、司務長等職務。2004年4月轉業,先后任永鋼集團文化處綜合科科長、群工科科長和集團行政黨支部書記等職務,現任職桐城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派駐安徽省桐城市雙港鎮山明村第一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