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強調,廣大航天人要再接再厲、乘勢而上,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為建設航天強國再立新功。作為國家安全戰略基石、國家科技創新排頭兵、航天強國建設主力軍和航天產業發展主導力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科技)黨組始終牢記殷殷囑托,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把握歷史主動,堅持守正創新,錨定強國強軍強企戰略使命,深入推進系統重構和能力重塑,向著航天強國目標勇毅前行。
航天事業發展取得的偉大成就,展現了黨和國家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航天篇章。航天科技自創建以來,始終堅持黨對航天事業的領導,不斷深化改革,航天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堅持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航天事業發展史是一部聽黨話、跟黨走的奮斗史,幾代中央領導集體都對航天事業高度重視,給予親切關懷。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航天事業指明了前進方向,為新時代新征程建設航天強國提供了行動綱領和根本遵循。
踐行新型舉國體制是科學方法。堅持自主創新、協同創新、開放創新,是探索建立新型舉國體制的又一生動實踐。航天科技在實踐中形成了“小核心、大外圍”的關鍵技術攻關體系和創新生態圈,探索建立了新型舉國體制下的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加快建設航天強國,必須強化航天科技戰略力量,切實把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航天事業發展優勢。
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是制勝法寶。面對紛繁復雜的發展形勢,航天科技始終堅持自主創新、自立自強,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充分發揮在航天重大工程中的創新主體作用,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著力解決“卡脖子”問題,不斷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高質量高效益發展是必由之路。航天科技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的理念,建立起了可靠的質量保障體系,科研生產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多型號并行研制、模塊化組批生產、高密度成功發射能力大幅提升,實現了航天工程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科學效益高效統一。
新時代新征程肩負的使命責任,賦予了航天科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鮮明的時代要求。切實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新任務,航天科技必須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確方向,全力落實改革任務,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把改革向縱深推進。
這是全面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涵養政治生態、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必須加強黨對航天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決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不斷提高政治能力,進一步增強強國強軍強企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航天事業高質量發展。
這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用航天科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迫切需要。必須積極主動融入軍隊改革和裝備建設發展大局,推動產業鏈價值鏈向高端轉移,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質戰斗力、新質生產力領域集聚,有力支撐國家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這是搶占世界航天科技戰略制高點、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需要。必須直面問題、找準差距,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體推進科技創新技術體系優化與體制機制變革,打造航天原創技術策源地,加快推動我國航天技術從跟跑并跑向領跑轉變。
這是不斷將改革推向深入、持續推進企業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需要。必須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續健全完善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從制度上解決直接影響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問題,著力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的宏偉藍圖,指明了航天科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路徑。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航天科技將加快實現系統重構和能力重塑,到2027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企業,為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貢獻力量。
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高質量黨的建設。牢記“國之大者”,進一步加強政治建設,不斷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發揮黨組(黨委)的領導作用,夯實基礎。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建立健全穿透式監督體系,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制度環境,確保航天事業的發展路徑始終沿著黨中央指引的方向前進。
以系統重構為關鍵,持續增強核心功能。牢記強軍首責,聚焦主責主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新質戰斗力,積極培育發展“航天+”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立足國家航天供給側主導者的定位,以產業體系調整優化為導向,系統重構航天武器裝備、宇航產業、航天技術應用及服務產業三大主業,不斷強化集團公司在新時代我國航天體系中的龍頭與主體地位,推動關鍵資源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關鍵領域集中,更好發揮捍衛國家戰略安全、引領尖端科技創新、帶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等關鍵作用。
以能力重塑為重點,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堅定踐行人民軍工的忠誠擔當,以能力升級拓展為導向,重塑事關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能力。聚焦提升全生命周期武器裝備實戰化水平,重塑科研生產能力,構建滿足備戰打仗實戰化要求、更加科學高效的航天科研生產新模式。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重塑自主創新能力,搶占世界航天發展制高點。聚焦優化軍民一體化體系布局,重塑融合發展能力,加快形成軍民一體、開放共享、集約高效的能力體系。聚焦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重塑集團管控能力,完善市場化運行機制,不斷提升管理效率效益。聚焦全方位激發活力動力,重塑人才隊伍能力,構筑人才高地,全面激發創新創業創造活力。聚焦發揮全面深化改革總抓手作用,重塑數字化能力,創新應用數字時代的航天系統工程理論,推動重大改革舉措數字化落地。
展望未來,航天科技將堅決貫徹落實改革部署,圓滿完成空間站應用與發展、載人登月、深空探測、重型運載等重大工程任務,加快突破掌握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等關鍵技術,跑出中國航天科技發展“加速度”,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