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為新時代文藝事業錨定價值航向。
人民需要文藝,保質保量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浮躁的創作氛圍結合資本流量助推催生出的大量“低質量”“高流量”的文娛產品讓大眾直呼辣眼睛,開始自發評比“金掃帚獎”。可見“量”大不能管飽,文藝供給的主要矛盾已由“夠不夠”轉向“好不好”。大浪淘沙之下,電視劇《山海情》、電影《流浪地球》、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電視節目《唐宮夜宴》等優秀的文藝作品脫穎而出,圈粉無數。然而,這些優秀作品對于大眾對高質量文藝作品的需求來說不過杯水車薪,難以滿足群眾需求。高質量文藝產品產量不足,文化市場的供需矛盾愈發突出。往昔“以量保質”,大水漫灌,泥沙俱下,在沙里淘金的粗放式市場篩選,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如今之計,需要引導文藝創作從“大浪淘沙”向“精耕細作”轉變,擠破文娛市場的資本泡沫,撫平浮躁的創作氛圍,腳踏實地方能產出“保質保量”的社會精神文化財富。
文藝需要人民,只有扎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不竭的源頭活水。文藝在人民中誕生,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源泉。《三國演義》和《西游記》的故事起源于民間話本,在說書階段版本繁多,不斷吸收民間創意和優秀故事,經過了人民和歷史的潮汐,最終成為歷經歲月洗禮的經典著作。電視劇《山海情》的火爆“出圈”離不開其精良的制作和傳神的演繹,更離不開寧夏西海固人民的奮斗史。隨著自媒體的興起、技術的發展和平臺的多樣化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內容的創作者和傳播者。文藝創作從未如此便捷,無論是文字、圖片、視頻、還是音頻,人們可以利用各種社交媒體和內容平臺來表達觀點、分享生活、傳播知識和進行藝術創作。《清明上河圖》中的“外賣小哥”是畫卷中毫不起眼的一員,現在的外賣小哥是自己賬號中當之無愧的主角。歷史中文人墨客筆下的“販夫走卒”走到臺前,每個人都是自己方寸天地里的絕對主角,作品的水準在大眾定義中有高有低,但無疑都是人民文藝園地里獨一無二的一朵。
文藝要熱愛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方能創造出無愧時代的優秀作品。以人民為中心,要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以人民為主體的文藝作品,創作方法有千百條,其中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深入了解群眾的生活及需求,讓文藝作品充滿煙火氣和人情味,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加豐富的藝術享受。大型話劇《熱土》通過藝術化的構思及情節設計,塑造了在革命“熱土”上成長起來的藝術家——安波的典型形象,同時以安波為人物主線,勾連起諸多人物的藝術群像,深刻演繹“根植熱土、情系人民”的崇高精神。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推動文藝創作更好反映人民心聲。面對社會大眾的文藝批評,文藝創作者要尊重人民主體,將人民的文藝評判視作文藝創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
(衢州市柯城區衢化街道辦事處 何齊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