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聿云暮,星霜荏苒。從勇往奮進的2024走來,向著充滿希望的2025奔去,中國號巨輪一路闖關破難、行穩致遠,大步行進在走向復興的萬里征途上,在砥礪奮進中又進百尺竿。
這一年,經濟“頂風破浪”,保持“穩中有進”。洞察時與勢,才能從容應對前進路上的爬坡之艱和闖關之難。回看2024年中國經濟運行圖景:“穩中求進”依然是總基調,“克難攻堅”成為關鍵詞。面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等多重不利因素,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沉著應變強信心。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依然名列前茅,糧食產量首次突破1.4萬億斤、脫貧攻堅成果得到持續鞏固拓展、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兩新”政策持續釋放消費潛力,快遞年業務量突破1500億件、集裝箱吞吐量位于歷史高位……數據是最好的印證,折射出中國經濟提質而進、換擋升級的鮮明軌跡,也用高質量發展的實績實效有力唱響了中國經濟光明論。凝“新”聚力提動能。科技創新取得重要進展,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持續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技術“上新”、產業“煥新”、動能“革新”,新質生產力正在加快培育壯大。
這一年,改革“旋律高昂”,發展“擲地有聲”。從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改”之路一以貫之、向深拓遠。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聚焦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確定了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景圖”轉化為“實景圖”,我們堅持穩扎穩打、善作善成。自信自立奏“強音”。這一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汽車工業發展史迎來新的里程碑;新版全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正式施行,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清零”,向著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邁出重要一步;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0萬列,發送貨物超1100萬標箱;進博會、鏈博會等國際展會接連舉辦,開展2024“投資中國”系列活動......中國市場“磁吸力”進一步顯現。今天的中國,無數希望在孕育,更大生機在勃發,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
這一年,科技“日新月異”,文化“閃耀新輝”。科技之光照耀復興之路。一年來,中國科技發展奮躍攀高,在太空探索、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諸多領域取得矚目成就。“嫦娥”落廣寒,嫦娥六號任務實施人類首次月背采樣返回;“70后”“80后”“90后”航天員齊聚“天宮”,完成中國航天史上第5次“太空會師”;“重器”又上新,我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上線運行……文化繁榮激昂時代生機。“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世界目光再次聚焦這座古老而又現代的城市;春節申遺成功,展現了我國在全球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積極引領與擔當......一年來,演藝娛樂、數字創意、廣播影視、動漫電競、出版發行等文化及相關產業快速發展、精品迭出;文化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新IP不斷出新,“村BA”、“村超”、“爾濱”冰雪節等一批文旅項目和城市現象級“出圈”,中華文化持續煥發新的時代光彩。
這一年,篤定“人民至上”,升騰“初心力量”。一年來,更多有溫度、有力度、見效度的民生舉措出臺上新,“惠民清單”更加細致,“幸福賬單”更加殷實。努力推進幼有所育。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聚力強化老有所養。實施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持續健全完善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養老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切實保障病有所醫。深入開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截至12月,全國已有2100多個縣區順利推進,相關建設步入快車道。兜準兜牢民生底線。物價總體穩定,“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供應足價格穩,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加快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只要始終堅持“改革為民”的價值旨歸和目標取向,改革之船就定能激流勇進,發展之路就定會海闊天高。
再踏層峰辟新天。時代呼喚更多不畏山高路遠的“跋涉者”,事業需要更多不懼浪急風高的“弄潮兒”。大道篤行,我們當以自信豪邁再攀事業高峰,以非凡意志書寫復興篇章。(作者:韓駿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