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二〇二五年新年賀詞,習近平主席直抵人心、充滿力量的話語,吹響了新一年風雨兼程再出發的奮進號角。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廣大駐村干部要把習近平主席的溫暖祝福、殷切囑托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扎根鄉村,所思所慮為了鄉村,且踐且行服務鄉村,努力辦好一批農民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好事,在鄉村全面振興的澎湃浪潮中挺膺擔當、施展才華。
基層事務繁雜瑣碎,但件件關乎群眾切身利益,事事都是群眾心中的頭等大事。駐村干部應自覺涵養為民情懷,心里裝著群眾,念念不忘群眾,把群眾的事視作最重要的事,時刻“敞開心”密切群眾感情、“邁開腿”解決群眾困難。感情上主動貼近,積極融入農民群眾“生活圈”,多進農家門、多端農家碗、多說農家話,帶著感情深入田間地頭,用“嘮家常”的方式詳細了解群眾身體狀況、收入來源、困難訴求,摸清群眾所急所盼所憂。行動上快速響應,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把老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解決好,讓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中之重。駐村干部應主動扛起“產業幫扶”重任,積極圍繞“土特產”寫好“大文章”,讓資源優勢成為鄉村發展優勢,助力農民鼓起“錢袋子”。在“土”字上謀出路。深入鄉村開展調研,摸清鄉土人文歷史、田園風光、產業特色等資源稟賦,為鄉村“量身”打造可持續的產業發展之路。在“特”字上求不同。做大做強農產品“金字招牌”,通過“文化+”“旅游+”“康養+”等多元路徑賦能“土特產”,讓鄉村產業更具吸引力、競爭力。在“產”字上下功夫。注重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發揮數字經濟和特色產業乘數效應,積極主動對接電商企業拓寬特色優質農產品銷售渠道,讓“土特產”走出鄉村、走向市場,成為農民增收致富新IP。
鄉村全面振興為農民而興,也必須靠農民而興。駐村干部要用好群眾工作“傳家寶”,綿綿用力、下足功夫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持續營造和諧包容的氛圍,讓善治之花開遍廣袤沃野。突出農民群眾主體地位。推廣“板凳議事會”“村民說事”“積分管理”等務實管用的治理方法,帶動群眾自發參與到村莊發展規劃、矛盾糾紛調處、人居環境整治等具體事項中,讓鄉村治理從“獨角戲”變為“大合唱”。潛移默化培育鄉風文明。舉辦符合農民喜好、富有農趣農味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用更高質量的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最大限度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讓敦親睦鄰、守望相助、誠信重禮成為農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理念。(作者:張江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