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人才作為鄉村最寶貴的資源,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關鍵支撐。各級黨組織應將人力資源開發置于人才工作首位,吸引優秀人才奔赴、扎根、服務基層,激勵更多鄉土人才展作為、顯身手,為鄉村全面振興“造血蓄能”。
著眼“引得進”,精準發力“謀布局、優結構”,確保人才引進無遺漏。“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全面摸排在外“菁英賢達”,以“血緣、親緣、地緣”為堅實紐帶,誠邀其投身鄉村治理。借元旦、春節等黃金節點,向在外務工、求學、創業的青年才俊拋出“繡球”,吸引他們懷揣桑梓深情,憑借專業學識與逐夢豪情,為鄉村蝶變躍升建言出力。通過舉辦技能競技、打造專家工作站、技能大師工坊等,搭建人才發現與匯聚平臺。同時,開創柔性引才新范式,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協同,共建成果轉化與學生實踐基地,引導專業才俊為農村發展注入技術與智慧動能。
立足“育得好”,點上著力“重培訓、提能力”,確保培育環節無差錯。“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人才引進是開端,培育才是關鍵所在。秉持“按需施教”原則,精心定制培訓內容,借助“移動課堂”“地頭講堂”“線上云課”等多元實訓模式,提升鄉村干部規劃布局與解決實際難題的能力。面向村民群體,緊扣主導產業與重點項目打造技能培訓與教育平臺,定期組織本土人才前往先進地區、發展前沿陣地、典型示范基地對標學習,點燃他們的創業激情與創新活力。同時,激勵符合條件者踴躍參加學歷提升考試,充實村級后備力量。強化人才日常監督管理,對違規違紀行為零容忍,嚴肅處置,確保人才隊伍風清氣正、戰斗力滿格。
聚焦“留得住”,全面推進“強激勵、穩保障”,實現留才環境無障礙。全面落實各級人才政策,構建鄉土人才激勵機制,對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業績卓著的人才給予物質與精神并重的獎勵,提升其社會地位與職業榮譽感,充分激發積極性與創造力。優化人才服務環境,搭建“一站式”服務平臺,涵蓋政策解讀、項目申報、融資助力等全方位服務,解除人才工作與生活后顧之憂,使他們心無旁騖投身鄉村建設。此外,利用多元媒體與網絡平臺,大力宣傳鄉村人才政策,厚植尊才、愛才、成才的社會氛圍,吸引更多賢才匯聚。(廣元市昭化區委組織部 王興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