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吃水不忘掘井人。我們絕不能忘記革命先烈,絕不能忘記老區人民,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湖南省瀏陽市小河鄉是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重要區域,是革命老區。近年來,小河鄉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立足優越的生態資源,積極拓寬“兩山”轉化路徑,推動革命老區鄉村全面振興和高質量發展,書寫了“兩個更好”時代答卷。
主要做法
聚焦“三個創新”,向綠色產業要動力。創新做好“土特產”文章,依托全省首家“瀏陽蒸菜研究院”,打通“土特產”從種養殖到終端銷售全鏈條。聯合隆平高科、中國郵政等企業,構建一體化、全鏈條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物流寄遞服務體系。成立5個村集體經濟聯合體公司,開發“小河鄉禮”系列產品,有力推動玉針香米、金絲皇菊、竹筍、梅干菜等一批高品質“土特產”出鄉進城。創新推進農文旅融合,深挖“革命紅、歷史古、生態綠”等文旅資源,推動文旅各領域、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以建設客家民俗長廊,串聯魚鱗壩、疊水壩、千年羅漢松公園等網紅景點和紅一方面軍后方醫院舊址、紅十八軍組建地小河革命歷史陳列室等紅色場館,打造“紅+綠+古”精品旅游路線。建設星河天文臺、木活字印刷非遺館、騎行安駕驛站、山林親水露營等一批精品項目,多維度拓展紅色教育、非遺體驗、星空露營、溯溪探險等文旅業態。堅持保護性開發,創新發展竹產業經濟、山水戶外運動經濟等。
聚焦“三個重點”,向綠色環境要潛力。持續深化碧水保衛戰,全面推行河長制,建成投用1個污水處理廠和2個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田心主集鎮共鋪設污水支管網8公里,沿河主集鎮基本實現全截污;推進小溪河沿線畜禽養殖退出工作,沿河1千米范圍養殖場全部退出。縱深推進藍天保衛戰,嚴格落實“六控十嚴禁”,通過健全問題交辦、約談問責機制,重點監控花炮企業和建筑工地揚塵、工業廢氣,嚴格執行垃圾禁燒、秸稈禁焚等舉措,大氣質量持續優良。完成裸露黃土復綠(覆蓋)千余平米,基本實現裸土動態清零。精準發力凈土攻堅戰,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減量,農用化肥、農藥施用強度逐年下降,農膜回收處理率逐年提升。積極完善生態保護相關基礎設施,推進株樹橋水庫上游180米河道環境綜合整治。實施田長制,對亂占濫占耕地不法行為,堅持“零容忍”“嚴處罰”。
踐行“三個理念”,向綠色風尚要效力。踐行大宣傳理念,推進全域宣傳,全方位開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宣傳活動,提升村民參與度。踐行共同體理念,將綠色節約要求融入村規民約,提升全民生態環保意識,讓群眾全過程參與鄉村綠色發展。踐行常學習理念,組織赴浙、閩等地學習綠色產業發展經驗,提升鄉村干部綜合素質。
工作成效
“文旅融合”帶動“產業更興”。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創新改造網紅“魚鱗壩”、創新發展農民畫室、創新建立全省唯一的鄉村準專業級天文臺、創新打造清溪山房、云楓、栗柿、星河部落等主題民宿,從“世外原鄉”蝶變成畫里小河、云上小河、星空小河,農文旅融合發展為小河帶來了年均超30萬人次以上的游客,直接推動增收9000萬元以上。
“內外兼修”助推“生態更美”。抓“面子”,重品質提升,堅持“政府引導、村民為主、因地制宜”的原則,建設美麗宜居村莊9個,發動全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抓“里子”,重生態保護,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并舉、源頭治理與集中攻堅并重,小溪河小河段成功創建湖南省“美麗河湖”,堅定地走出一條符合小河水源保護地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讓綠色“金字招牌”散發獨有氣質,引得客人紛至沓來。
“文化濃厚”涵養“鄉風更淳”。小河鄉堅持以文化人、成風化俗,保護、傳承和弘揚非遺文化和客家文化,推動木活字印刷術展現新活力,深入挖掘客家方言、山歌、釀酒、榨油、美食、服飾等客家民俗,獲評2024年湖南省非遺村鎮示范點。同時,注重激活鄉風民俗、村規民約等文化基因,為鄉風文明添彩。
幾點啟示
加快革命老區發展、推動老區鄉村振興,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從小河鄉的經驗看,做好這項工作,必須把握規律、順勢而為,具體來說,需一以貫之地遵循以下“三個堅持”: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群眾是推進老區鄉村全面振興的主要力量,小河鄉注重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得到了全鄉上下的擁護、支持。
必須堅持因地制宜。小河鄉注重根據老區資源稟賦和歷史文化傳統來決定發展方向和路徑,取得了預期效果。
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小河鄉從一個偏遠小鄉蝶變成畫里小河、云上小河、星空小河,正是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結果。
(作者:湖南省瀏陽市小河鄉黨委書記 陳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