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閩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詹琳,福建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林婷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在新的發展階段,從制度創新的高度進一步明確了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意義。作為最有效率的資源配置方式,市場經濟為推動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大動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立足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通過政府調控彌補市場失靈,在效率與公平的動態平衡中建立推進共同富裕的長效機制。
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共同富裕內在統一的發展邏輯
在制度創新層面實現了市場機制與社會主義深度融合
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獨特性在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市場機制深度融合,通過制度安排在價值目標與效率工具之間建立內在聯系。這種融合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在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和社會目標下,市場與政府各自職能和影響權重的相應變化,以實現效率與公平的有機統一。市場機制在優化資源配置、激發經濟活力方面發揮了核心作用,與此同時,政府通過政策設計和制度約束,將市場活動引向有利于共同富裕的發展方向。市場與政府形成了一種動態平衡關系,以靈活的機制實現從“效率導向”到“均衡導向”的轉化,充分展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演進的內在邏輯。
在內生實踐層面實現了資源配置與發展目標互動
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通過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和完善宏觀經濟治理,促進資源配置效率與共同富裕目標良性互動。其中,高標準市場體系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基礎支撐,推動生產要素高效流動,激發消費與投資增長。同時,宏觀經濟治理通過創新政策思路和加強頂層設計,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就業、產業、投資、消費、環保、區域等政策緊密配合,優化經濟結構,確保經濟成果更廣泛惠及人民。共同富裕作為建設高水平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持續推動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朝著更加包容與協調的方向發展。隨著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區域協調戰略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進,政策目標的不斷落實為經濟穩定增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價值再創層面實現了從資本邏輯到社會共享的轉型
資本的逐利本性需要有效的制度設計引導流動。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勢在于,政府通過強化制度設計,推動資本實現功能轉換,如強化綠色金融、公益投資、國有資本引導,使其轉變為促進社會共享和共同富裕的動力源泉。通過完善法律法規體系,設立資本“紅綠燈”,確保資本流動始終符合國家戰略和社會利益。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資本與社會責任進行了深刻反思和重新定義,使資本作為重要生產要素不再是盲目追求短期回報,而是服務于更廣泛的社會目標。資本的增值效應轉化為全社會共享的財富,在更廣泛的層面上促進社會福利、社會公平和民生改善。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共同富裕
推動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夯實共同富裕經濟基礎
推動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優勢互補,是夯實共同富裕經濟基礎的根本所在。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在國防建設、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貢獻,發揮著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經濟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經濟增長、吸納就業和促進技術創新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二者相輔相成,奠定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
優化所有制結構和資源配置機制的關鍵是深化國有資本布局,應確保其聚焦于國家安全、公共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關鍵領域,并通過完善創新機制,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國有資本的整體效率和市場競爭力,從而在推進市場化改革的同時,確保國家經濟安全。與此同時,要大力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破除市場準入壁壘,提供融資支持,完善民營企業的信用體系和融資環境,助力民營企業在國家重大項目中的深度參與與創新突破。通過支持民營企業增強技術研發和市場開拓能力,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全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
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要素流動與協調發展
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推動共同富裕的核心舉措。通過統一市場規則,確保公平競爭,推動資本、勞動、土地、技術等要素高效流動,促進資源的均衡配置。要素市場的完善為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提供制度保障,優化城鄉建設用地市場和技術數據市場,激發創新動力。同時,優化流通體制,建設統一電力市場,提升油氣管網調度效率,推動物聯網技術應用,降低物流成本,進一步提升資源流動性。標準化與數字化改革將推動資源精準配置,增強市場韌性,提升市場整體效率。
內需體系建設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根本出發點,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撐。通過深化政府與社會資本的有效合作,在推動基礎性、公益性、長遠性項目投資的同時,為社會資本提供長期、穩定的回報預期,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到內需增長的關鍵領域中,形成政府與市場協同作用的內生增長動力,構建起一個穩定的、具有可持續性的發展基礎,支撐共同富裕的實現。
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推動公平競爭與治理現代化
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旨在為公平競爭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構建現代化市場治理體系。依法保護各類產權,確保所有制經濟的平等地位,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資本和資源的流動效率,為市場主體提供穩定的預期。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市場信息披露和商業秘密保護制度,增強市場透明度,減少信息不對稱,確保市場競爭的公正性和有序性,保障市場經濟健康運行。
在此基礎上,優化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通過降低新業態的市場壁壘,促進創新型企業發展,推動資本和技術資源向高效領域流動。深化破產制度改革和個人破產制度探索,清理低效、僵化的市場主體,提升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和監管制度,為公平競爭提供制度保障,為推進共同富裕創造有利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