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質生產力、為什么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怎樣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要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完善推動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這些重要論述和重要部署,為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工程院)在新時期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載體,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工程院將堅持以建設世界一流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為抓手,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新增長引擎,促進產業融合集群發展,不斷增強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全面加強科技創新,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關鍵動力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科技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內在動力和可靠支撐。作為我國科技領軍企業中的一員,工程院始終將自主創新視為企業命脈,充分發揮龍頭作用,全力打好油氣工程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加強基礎研究統籌布局。優化激勵保障機制,加大研發投入,穩固研究團隊,統一協調共同推進,以“有所為,有所不為”為原則,力爭在高溫高壓巖石力學、提高采收率等具有長遠戰略意義的重大基礎研究工作上有所突破。
加強關鍵領域攻關力度。以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前沿顛覆性技術和六大未來產業為重點,持續加強戰略研判、技術預見和對標分析,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集中優勢資源,積極承擔“高溫高壓復雜油氣鉆完井技術與裝備”策源地子領域任務,擔當好油氣工程技術創新高地和原創技術策源地的主力軍。
加強創新聯合體建設。加強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和力量統籌,共同開展基礎理論、軟硬件開發和集成應用等前沿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探索,提高技術攻關的效率,加快研發一批助力油氣與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技術和“殺手锏”產品。
加強國際層面開放合作。積極開展國際科技合作項目落地,吸引國際頂尖科研機構和企業參與前沿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借鑒和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和科研管理經驗,提升國內前沿技術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精準研判發展趨勢,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科學戰略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中,各領域前沿技術迅猛發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生產方式、產品形態和服務模式,催生出全新的生產力質態。工程院將跟蹤油氣工程科技前沿、把握產業變革趨勢,加強科技變革的戰略預見,助力我國形成讓他國“跟不上、比不了”的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
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國家能源戰略、油氣行業轉型及工程院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問題,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手段精準識別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等各類信息資源,深度挖掘和分析,提煉前沿動向和熱點問題,研判能源發展態勢和科技發展趨勢,提出油氣和新能源工程技術發展戰略。
把握前沿動向。及時跟蹤重點領域科技發展動向,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通過構建技術鏈、產品線和知識圖譜等方式,及時發現技術與市場之間的契合點,精準識別具備高水平技術突破、高潛能產業化前景的技術創新。
加強研究規劃。積極承擔中國石化油氣和新能源及石油工程業務發展策略研究,深化技術趨勢預測和發展路徑研究,提出工程院年度科技立項建議,力爭在產業格局深刻調整中找準切入點、下好先手棋、掌握主動權。
共享研究成果。打造石油工程專業智庫,加強資源對接、創新協同、信息共享,借鑒高端智庫及行業內參謀機構運作模式,建立戰略參謀研究、重大課題遴選和成果交流發布機制,與國際知名機構聯合發布研究報告。
推動實施產業創新,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持續供給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新質生產力的產業載體,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以創新要素賦能新質生產力,培育未來產業、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的過程。工程院將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構建產學研用協同的科技創新體系。堅持“產品指向、價值引領”,充分發揮重點實驗室、工程院中試轉化等創新平臺重要作用,為前沿技術的研發提供良好的科研環境和支持條件,通過加大支持力度,提升其在戰略性新興領域的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推動PGA暫堵產品、高性能固井工具等優勢產品“攻出來、用起來”。
以新興產業賦能核心業務轉型升級。加強高端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協同發展,強化新能源、新材料和數智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突破,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石油工程業務深度融合,建設數據和標準支撐體系及基礎設施和技術支撐體系,加快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和新技術新產品轉化,助力核心業務向產業鏈中高端邁進。
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質量與效率。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定期發布前沿技術和產品、組織產業創新技術交流會,促進科技需求與供給對接,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對標世界一流推進精細化質量管理,開展API Q1認證,加快推進大陸架公司生產線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逐步提升產品質量可靠性。
推進創新鏈與資金鏈相融互促。著力補齊創新鏈中的資金短板弱項,用好上游板塊首個資本助力科技孵化項目石工智控公司經驗做法,充分發揮科技孵化平臺作用,為優勢產品引入長期資金,以資本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為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供足“養分”,全面激活市場內生動力,加速釋放新質生產力。
強化創新人才培育,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智力支撐
人才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第一資源。新時代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一支掌握前沿技術、適應高端設備、具備專業知識的高端創新型人才做支撐。工程院將堅持人才引領、人才驅動,走出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建立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相適應的人才支撐體系。依托國家級創新平臺、工程院重點井示范工程和重點科技項目,實施項目歷練,在關鍵技術領域培養人才,在創新實踐中鍛煉人才,在重大工程中檢驗人才,不斷壯大人才規模,提升人才素質。
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創新人才的選拔培養。在與知名高校、高科技企業等合作開展素質能力提升培訓的基礎上,定期組織科研人員到高校培訓、到先進企業考察,全力推進“百舸千帆”和“卓杰計劃”,確保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推進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急需人才引進制度。探索建立緊缺人才清單,實行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積極引進國際創新人才,靶向引進一批“高精尖缺”創新人才和團隊,提升引才精準度和產業適配度,努力建成高水平科技中心和人才高地。
新時代賦予新任務,新征程引領新作為。工程院將深刻認識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戰略意義,牢記“國之大者”,聚焦主責主業,堅守“石油工程業務發展的參謀部、石油工程高新技術研發中心和國內外石油工程技術支持中心”的初心使命,因企制宜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以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為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作者為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
責編/李瑋琦 美編/薛佳瑩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