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醫藥對于人類健康福祉具有重要價值,傳統醫藥在全球發展擁有廣闊前景。習近平主席在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的賀信中指出:“促進傳統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傳統醫藥更好造福各國人民。”當前,全球醫療需求日益多樣化,傳統醫藥出海不僅能為世界各國提供補充性醫療方案,助力攻克諸多疑難病癥,還能作為文化使者,加深國際社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與理解,促進東西方文化在健康領域的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近年來,中國傳統醫藥在國際上已呈現出一定的影響力,成為世界了解中國文化與智慧的重要窗口。在亞洲地區,漢方藥市場規模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在日本市場的發展尤為顯著。2022年其市場規模已達1819億日元,約有70%的民眾在就醫過程中使用過漢方藥。漢方藥已經融入許多日本民眾的日常健康管理與疾病治療方案中。在東盟國家,隨著對傳統醫學價值認識的不斷加深,以及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中醫藥也在逐步蓬勃發展。如柬埔寨積極推動傳統醫學體系建設,目前已經建立了40家傳統醫學醫院,50多家傳統醫學診所,更有260個左右的鄉鎮、村設有傳統醫學衛生所,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多樣化的醫療服務選擇,也為中醫藥在當地的進一步扎根與傳承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為推動傳統醫藥出海不懈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方面,積極搭建國際文化交流平臺,通過舉辦傳統醫藥國際展覽、學術交流活動以及中醫藥文化節等形式,向世界全方位展示傳統醫藥的理論精髓、獨特技藝與文化魅力。大力加強科研合作與技術創新,國內科研機構、高校與國外頂尖科研團隊攜手共進,運用現代先進科學技術深入研究傳統醫藥。多項合作研究成果豐碩,已成功解析數十種中藥復方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可觀,有力地推動了傳統醫藥在國際科研領域的地位提升,為其現代化發展與國際認可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此外,眾多傳統醫藥企業主動拓展海外市場版圖,積極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深入了解并嚴格遵循當地的法規政策和市場需求,全力開展符合國際標準的臨床試驗與產品注冊工作。其中部分企業已成功實現產品在海外以藥品身份注冊,如已有一定數量的中藥產品在歐洲成功注冊,這一過程雖充滿挑戰,但積累了寶貴經驗,為傳統醫藥企業的國際化發展開辟了道路,引領著傳統醫藥產業朝著規范化、國際化的方向穩步邁進。
當前傳統醫藥出海仍面臨著諸多困境。首先,國際法規政策存在差異,不同國家和地區對于傳統醫藥的監管法規和審批標準各不相同。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制定了嚴格的藥品審批程序和質量標準,要求傳統醫藥產品提供詳盡的安全性、有效性數據以及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認證。如歐盟《傳統草藥注冊程序指令》規定,傳統草藥“在申請日之前至少已有30年的藥用歷史,其中包括在歐盟內至少已有15年的使用歷史”。這導致一些傳統醫藥產品難以以藥品身份進入這些市場,限制了其市場拓展和價值實現。其次,傳統醫藥的理論體系和文化內涵與西方現代醫學存在較大差異,西方民眾長期接受基于現代科學的醫學教育,對于傳統醫藥基于陰陽五行、經絡氣血等理論的診療方法和理念較難理解和接受。再次,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國際醫藥市場早已被眾多跨國藥企巨頭所占據,這些企業憑借強大的研發實力、廣泛的品牌知名度、完善的全球營銷網絡以及豐富的市場運作經驗,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全球前十大藥企的研發投入占全球醫藥研發總投入的70%以上,其年銷售額高達數千億美元。相比之下,中國傳統醫藥企業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相對薄弱,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份額較小,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才能在國際市場中脫穎而出。此外,人才短缺問題也不容忽視,傳統醫藥出海需要既精通傳統醫藥知識,又熟悉國際商務、市場營銷、法律法規以及外語等多領域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目前,我國高校傳統醫藥相關專業中,僅有約10%的課程涉及國際商務和市場營銷等領域知識,每年培養的這類復合型人才難以滿足國際化發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傳統醫藥的海外拓展步伐。
展望未來,中國傳統醫藥要實現成功出海,需多方發力,協同共進。
在國際合作與交流方面,應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國際合作平臺,與共建國家建立更加緊密、深入的傳統醫藥合作關系。一方面,全力搭建起政府、機構、企業間的多層次交流合作平臺。通過簽訂雙邊或多邊合作協議,打破貿易壁壘,有力推動傳統醫藥貿易朝著自由化便利化、規模擴大化、結構優化方向發展,促進各國人員往來、技術交流與資源共享。另一方面,積極投身并適度引導國際傳統醫藥組織和活動。在國際場合精準傳遞中國觀點,分享具有實操性的經驗舉措,彰顯中國在傳統醫藥領域的深厚底蘊與積極擔當,提升國際影響力。此外,大力開展傳統醫藥國際教育培訓合作。邀請國外專業人員參與國內培訓項目,同時選派國內優秀人才赴海外交流授課,傳播傳統醫藥知識與技術。聯合世界各國相關院校開發通用教材和課程體系,為全球培養專業人才,為傳統醫藥在國際上的長遠發展筑牢根基。
在法規標準協同與互認的關鍵領域,需積極致力于傳統醫藥的國際化發展。首先,深入研究國際傳統醫藥法規政策及標準體系,這是實現與國際接軌的基礎。通過強化與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以及各國監管機構的常態化溝通協調,積極參與國際傳統醫藥法規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將中國的理念與經驗融入國際規則之中。其次,建立高效的國內傳統醫藥法規標準國際化轉化機制至關重要。為國內企業提供全面的法規標準咨詢、技術指導和專業培訓服務,幫助企業準確理解國際市場的準入要求,改進產品質量,顯著增強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最后,高度重視傳統醫藥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不斷完善相關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鼓勵企業積極開展國際專利申請和商標注冊,切實維護中國傳統醫藥的合法權益,為傳統醫藥國際化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在創新營銷策略與品牌塑造方面,應運用好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革新傳統醫藥國際市場營銷模式。精準洞察不同國家地區的市場需求、文化背景、消費習慣等,制定極具針對性的個性化營銷策略與推廣方案,全力提高營銷效果與市場占有率。同時,著重加強傳統醫藥品牌建設,深入挖掘傳統醫藥文化內涵與品牌價值,培育一批具有強勁國際競爭力的傳統醫藥品牌。憑借引人入勝的品牌故事、廣泛的文化傳播、過硬的產品質量和優質服務提升等方式,全方位塑造中國傳統醫藥的良好品牌形象,切實增強國際市場對中國傳統醫藥的信任度與認可度。
在強化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方面,需加強傳統醫藥國際化人才培養,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人才培養體系。高校和職業院校應開設相關專業課程,培養既具備扎實的傳統醫藥專業知識,又掌握外語、國際貿易、市場營銷、法律法規等跨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同時,加強對傳統醫藥從業人員的國際交流與培訓,鼓勵他們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進修學習、臨床實習等活動,拓寬國際視野,提升國際交流能力和業務水平。此外,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創業,為傳統醫藥出海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作者系山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