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工程”從鄉村環境整治的細微之處著手,由點及面、迭代升級,造就了現代版“富春山居圖”。2025年起實施的《浙江省“千萬工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率先把“千萬工程”所蘊含的先進發展理念、科學工作方法以及高效推進機制轉化為制度性成果。要學好、悟透、用好《條例》,將“以人民為中心”理念貫穿工作始終,聚焦群眾需求、發展特色產業、推動多元共治,真正把“千萬工程”建設到人民群眾身邊。
服務要做實,把工作做到人民群眾心坎里。公共服務優享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內在要求與關鍵落點,直接牽系著農民生活質量與幸福指數。深入推進“千萬工程”,應當聚焦“小切口”靶向發力解決“大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要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善用數字化技術優勢,精細布局鄉村基礎設施,為鄉村生活注入科技活力,讓鄉村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要統籌推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借助信息化手段打破時空壁壘,讓城市優質教育資源“飛入尋常百姓家”。要筑牢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方位保障農村居民暢享優質醫療服務,促進服務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困難群眾傾斜,真正把“民生愿景”變為“幸福實景”。
產業要鋪開,把路子鋪到人民群眾家門口。產業發展作為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勁引擎,直接關系到鄉村經濟的繁榮與農民收入的增長。深入踐行“千萬工程”,要以三大差距為主攻方向,讓產業發展成為“金鑰匙”,開啟群眾就業增收“致富門”。要堅持“綠色共富”理念,“量體裁衣”打造農特產品品牌、發展農文旅產業,讓群眾通過農特產品種植、特色民宿打造等方式參與到產業發展中,真正實現“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要盤活農村閑置資源,因地制宜打造品牌帶動式、產業賦能式“共富工坊”,豐富農村就業致富場景,完善城鄉利益聯結機制,把更多發展增值部分留給農民,確保產業富民之路走得好、走得穩、走得遠。
治理要提優,把效能提到人民群眾需求上。村莊治理優化是鄉村全面振興的穩固基石與根本保障,對營造和諧有序鄉村環境起著關鍵作用。要豐富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構建網格化治理模式,充分激發村民參與治理的主觀能動性,發揮道德教化引導作用,讓群眾從“旁邊者”變“參與者”,將“村里事”變“家家事”,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良好治理局面。要抓住問題導向這一核心原則,集中力量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緊盯鄰里摩擦、土地糾紛、債務勞資等易引發沖突的矛盾焦點,將矛盾化解在萌芽、消弭在基層,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善治格局。(張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