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懷遠(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少將)
202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等期間,鮮明提出“攜手構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全面系統闡釋中國的全球治理觀,從歷史長周期和全人類共同發展繁榮的高度把握世界大勢,強調應該推動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韌性的全球發展,建設一個共同發展的公正世界,并從多個方面提出完善全球治理的理念主張,呼吁建設合作型、穩定型、開放型、創新型、生態友好型世界經濟。這些重要倡議和舉措展現了宏闊的全球視野,順應了世界經濟和科技的發展趨勢,回應了全球南方求平等、促變革的強烈意愿,明確了完善全球治理的正確方向,必將對有效應對全球性挑戰產生重要和深遠影響。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及負責任大國,中國正以實際行動和前瞻理念,為全球治理注入新活力。
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提供中國方案
面對“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世界之問,習近平總書記向國際社會提供了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我們應該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相互視對方的發展為機遇而非挑戰,相互把對方作為伙伴而非對手;恪守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在經濟、金融、貿易、數字、生態環境等領域進一步凝聚國際共識,完善全球治理,促進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及時回應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的重大時代命題,是中國引領世界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特別是近年來,世界大變局加速向縱深發展,各種新問題新挑戰層出不窮,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多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愈加彰顯出璀璨的真理光芒,指引著中國和世界前進的正確方向。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人類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回答世界之問,首先要弄清楚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這就是:“我們從哪里來、現在在哪里、將到哪里去?”在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中,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在經濟、政治、文化、宗教、軍事等各個方面,有交往、交流與合作,也有矛盾、對立和沖突,甚至血腥的戰爭。回首最近100多年的歷史,人類經歷了血腥的熱戰、冰冷的冷戰。冷戰結束后,世界最殷切的訴求,就是擴大合作、共同發展。正是基于對人類歷史的深刻分析、對現實世界的深刻洞察、對時代大勢的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向國際社會提出“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該由各國共同分享”的中國主張,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指出了新思路、描繪出新藍圖。人類是一個整體,地球是一個家園,今天的世界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利益高度整合,彼此相互依存。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只有尊重世界的多樣性和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真正實現人類的共同理想。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要求。當下的世界,一方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另一方面,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大行其道,地區沖突和局部戰爭持續不斷,恐怖主義猖獗,跨國犯罪嚴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復雜交織,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任何人、任何國家既不能置身事外,也難以獨善其身。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面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性挑戰,單打獨斗行不通,必須開展全球行動、全球應對、全球合作。只有各國心往一處想,才能減少不必要的矛盾與糾葛;只有世界各國命運與共,才能抑制無事生非的沖動;只有世界各國同心協力,才能共同應對挑戰和困難,擺脫全球性困境,一同走向美好未來。為此,中國發出全球發展倡議,呼吁構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發展伙伴關系,著力解決國家間和各國內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實現世界的普惠包容性發展;發出全球安全倡議,呼吁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安全架構,實現世界的安全發展;發出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中國推動三大全球倡議加快落實,82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119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支持全球安全倡議,第78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決議設立文明對話國際日,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重要支撐。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攜手建設更加美好世界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的目標,寄托著人類應有的理想期盼和矢志追求。今天的世界,必須拒斥零和博弈、樹立共贏思維,摒棄叢林法則、樹立共生法則,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以更高的精神境界、更高的理想目標來引領現實世界、規范現實世界、提升現實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世界各國同呼吸、共命運,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鮮明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倡導多極化進程應總體穩定并具有建設性,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切實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倡導經濟全球化應順應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要求,解決好資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國家間和各國內部發展失衡問題,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從而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尤其需要凝聚各國人民的價值共識、匯聚各國人民的精神力量。2015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并發表重要講話,提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并闡釋其基本內涵。全人類共同價值畫出了世界各國人民普遍認同的價值理念的最大同心圓,超越了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和發展水平差異,揭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邃的價值內涵,為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提供了價值基石,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價值支撐,為人類文明朝著正確方向發展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外方嘉賓時的講話中進一步強調,中國愿同世界各國一道,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識,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把我們共同生活的地球建設成一個和平、和睦、和諧的大家庭。
全人類共同價值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和平與發展是我們的共同事業,公平正義是我們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們的共同追求。”這為我們理解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基本內涵提供了科學遵循。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富國還是窮國、強國還是弱國,都追求和平與發展、公平與正義、民主與自由。這表明,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人心所向,不可違背。
全人類共同價值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文明的基本價值共識。每個民族、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及其價值體系,但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共同價值。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要求求同存異,努力擴大共識、升華共識,共向美好。所以,中國于2023年3月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以寬廣胸懷理解不同文明對價值內涵的認識,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模式強加于人,不搞意識形態對抗。
全人類共同價值代表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方向。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一國或少數國家的和平不是真正的、持久的和平,只有世界的和平才是真正的、永久和平;一國或少數國家發達和富裕不是真正的、可持續的發展,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都只有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中才能獲得真正的、可持續的發展。只有構建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才能通過均衡普惠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總之,只有各國共同秉持全人類共同價值,人類才能共享文明與進步,世界才能真正實現和平、繁榮與發展。
三、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為全球治理的公平正義建立合作基礎
2024年1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四次“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自2013年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共建“一帶一路”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范圍不斷擴大、合作層次不斷提升,國際感召力、影響力、凝聚力不斷增強,取得了重大成就,為增進同共建國家友誼、促進共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中國貢獻。155個國家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大家庭,2024年中國同共建國家貿易逆勢增長6.4%,惠及世界的“幸福路”越走越寬廣。站在新的起點上繼續完善全球治理,必須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讓各國成為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推動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榮、進步的光明前景。
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2017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時強調,從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的平等和主權原則,到150多年前日內瓦公約確立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從70多年前聯合國憲章確立的四大宗旨和七項原則,到60多年前萬隆會議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國際關系演變積累了一系列公認的原則。這些原則反映了人類實現和平與發展強烈愿望,凝結著前輩們的全球治理的理念、愿望和制度設計,今天仍然應該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遵循。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都不能凌駕于聯合國之上,任何國家的法律都不能凌駕或抵牾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冷戰思維、霸權主義、單邊主義、陣營對抗與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大相徑庭,應當受到抵制和反對。當今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和平和發展事業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再次突顯了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原則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建設,是為了更好地體現和落實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國際法的基本原則與基本精神,維持國際社會的正常秩序和公平正義。
不斷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當今世界,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的呼聲不容忽視,國際關系民主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為國際關系民主化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在改革、健全和優化全球治理體系問題上,中國既反對“一國獨霸”,也不贊成“幾方共治”,而是主張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該由各國共同分享。”全球治理體系變革過程本身應該體現平等、開放、透明、包容精神,國際規則只能由聯合國全體會員國共同制定,不能由個別國家和國家集團來決定;國際規則應該由聯合國全體會員國共同遵守,沒有也不應該有例外。國際事務管理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分歧是自然的、難免的,但是,遇到分歧應該通過協商解決,不能搞小圈子,不能強加于人。這樣,才能以全球治理體系的民主化來保障全球治理的公平公正性,以全球治理體系的法治化來強化全球治理的權威性。
把解決全球赤字作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的重點。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也是實踐的指向。解決現實存在的全球赤字是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的最佳切入點和最有效突破口。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述了解決全球赤字的中國主張。一是堅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全球治理赤字的根源在于霸權主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對多邊主義機制的沖擊,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發言權和合理關切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回應和保障。必須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全球事務由各國人民商量著辦,積極推進全球治理民主化,以實現全球善治。二是堅持互商互諒,破解信任赤字。近些年來,美西方國家出于維護霸權和集團利益的一己之私,大搞團伙政治,動輒揮舞制裁大棒,“筑墻”、“斷鏈”,制造惡性競爭和摩擦,國際社會中的信任與合作受到嚴重侵蝕。然而,信任是國際關系最好的黏合劑,對話協商是建立信任的機制,平等尊重才能使理解、信任與諒解成為可能。三是堅持同舟共濟,破解和平赤字。中國呼吁國際社會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摒棄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舊思維,摒棄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安全架構,反對把本國、本集團的安全建立在他國不安全的基礎之上,堅持以合作謀和平、以合作促安全,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一同走和平發展道路,確保世界長治久安。四是堅持互利共贏,破解發展赤字。中國主張樹立共贏意識,堅持創新驅動,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堅持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堅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讓世界各國人民共享經濟全球化發展成果,徹底消除全球收入分配不平等、發展空間不平衡問題。
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的中國主張既有理念指引,又有務實路徑,展現了中國公道正義、勇于擔當、開放包容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其中蘊含的中國智慧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注入強大正能量。中國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寫入“聯合國與全球經濟治理”決議,中國倡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連續8年寫入聯合國大會有關決議,中國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議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積極響應。所有這一切都意味著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凝聚了廣泛的國際共識,成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的正確理念、科學理論和實踐遵循,必將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建設沿著正確方向演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