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君的《往昔書》(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是作者回望逝去歲月寫就的一部散文集。全書共分“鏡中童年”“鄉村之夜”“補遺”三章,以詩意的筆觸對70后所經歷的鄉村生活進行深描,并通過對個體經驗的書寫折射出中國鄉村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艱難?!锻魰返娘L格是詩意的,浪漫而溫柔。
從寫作內容和情感基調而言,李曉君的《往昔書》更接近何其芳的《畫夢錄》,帶有私語的況味。李曉君在青年時期以新詩進入文壇,又一度迷戀繪畫,因而在他的散文中,可以看到詩人纖細敏感的一面。
童年是不少作家寫作的原點。李曉君在書中不斷以孩童視角回溯自己既孤獨又歡愉的童年時光,氤氳著個人化的情緒,背后是一顆敏銳洞察人性的詩心。通常而言,好玩是孩童的天性,但作者在童年時期卻經常獨自一人在黃昏時順著家鄉的河灘行走。這種姿態意味著作者的寫作將長久地與自己為伴,從而達致對個人內宇宙書寫的深邃。此外,在《父子之間》等篇目中,李曉君寫到了童年時期與外祖父、父親等至親的相處,并反思自己身上某些特質的來源。曾經,他對父親的印象是嚴肅、刻板的,父子關系是緊張的,當他人到中年回憶起與親人相處的點滴時,發現隨著自己成為父親,便開始理解父親。
青年時期鄉村教師的經歷是李曉君在《往昔書》中濃墨重彩呈現的一個方面。20世紀90年代初,李曉君從吉安師范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鄉下中學教書。一群懷揣文學夢的青年彼時踏入鄉村教師的行列,彌漫著熱情洋溢的青春氣息,也做著遙遠的關于未來的夢。在《夜晚的微光》中,他們去捉黃鱔和田雞,青春的野蠻之力在他們體內生長。在《吃春酒》中,他們在正月里互相請喝春酒。喝春酒是江西鄉村的傳統民俗,也是一種社會交往方式。他們也戀愛,在寂靜和寂寞的鄉村夜晚,對愛情懷有憧憬,散發出青春荷爾蒙的氣息。
獨處時,李曉君那略帶憂郁的詩人氣質就顯露得更為明顯。他習慣一個人在鄉村公路騎行,習慣于一種完全不同于寄寓幻想和激情的集體行動。在鄉下的夜晚,他開始沉思。在《撕裂或者抵牾》中,李曉君在觀察小鎮人的生活狀態后,感覺到自己仿佛像個“局外人”。在《詩人與春天》中,他寫到與詩人江子的交往,他們在通信中談論著“春天”“谷地”“河流”“大地”。正如作者自己所說,詩歌“讓精神和自然的節律共舞”。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文壇,在南方那憂郁又躁動的鄉村,依舊有一批熱愛文學、堅持文學理想的青年在守望文學。對詩歌的熱愛和堅持,為李曉君召喚來了幸運女神,他最終通過寫作改變了命運。
和歷史相比,文學總顯得感性。和哲學相比,文學總顯得不夠深刻。但文學本就是對人的情感和心靈的反映。從這個意義上說,《往昔書》中作者詩心私語的呈現,顯得彌足珍貴。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2月06日 第 07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