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高質量發展已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教育強國是實現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先導任務、堅實基礎、戰略支撐。教育智庫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快教育現代化和建設教育強國的內在需要,為教育、科技、人才領域的高質量發展貢獻不可或缺的力量。
前瞻戰略咨詢,凝聚思政引領力。教育智庫要緊密圍繞黨的教育理念和國家教育發展戰略,準確把握教育改革的方向、目標和路徑,深入探索思政教育的新路徑,充分利用跨學科、跨領域的優勢,匯聚各領域人才,共同為教育事業的未來發展描繪藍圖。一是通過教育智庫的研究與宣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根本目標,培養一批批具有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人才。二是通過密切關注國內外教育發展趨勢,加強對教育改革的前瞻性研究,對全球教育改革動態的持續跟蹤、國內外教育正反經驗的深入剖析,以及對我國教育現狀的精準把握,為黨和政府提供了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戰略咨詢,提出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的教育發展理念和路徑。
創新政策導向,提升人才競爭力。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關鍵環節。一是開展有組織科研,服務國家科學決策,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規律,為黨和政府提供具有創新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不僅要關注教育體制的深層次改革,更要助力構建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二是堅持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緊緊把握中國式現代化教育的特征規律,圍繞“國之大者”擔當教育強國建設的時代責任,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建立健全與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相匹配,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的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機制,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
優化資源配置,強化民生保障力。教育智庫要堅持問題導向、政策導向與實踐導向,敢于觸及教育改革的深層次問題,為教育決策提供可靠的學理依據。通過深入研究教育公平問題,積極為政府提供關于如何完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保障城鄉教育資源公平分配的政策建議。同時,它們還推動政府、學校、家庭、企業等各方力量的協同合作,勇于探索新的教育改革路徑,共同推動教育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以及職業教育和終身教育的普及,不斷提升全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為教育改革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更新教育理念,強化科技支撐力。當今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體系正深刻影響著教育的發展理念、辦學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智庫要不斷為教育強國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推動教育理念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為主轉變,不斷強化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思想觀念。同時,教育智庫還加強對教育科技的研究和推廣,為政府提供利用科技提升教育質量的政策建議,不斷創新教育教學理念,培育教育教學新形態,讓學生學習、教師教學、教育治理、研究創新主動適應數字化。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教育教學的智能化和個性化水平,更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構建生態體系,促進社會協同力。教育強國建設需要形成關鍵共識,教育智庫在此方面發揮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充分利用其專業性和開放性,促進政府、學校、企業、社會組織及家庭等各方力量的溝通與協作,共同構建了一個開放、包容、協同的教育生態體系。體系的建立不僅有助于提升教育的整體質量和效益,更有助于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加強國際交流,提升國際影響力。加強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由之路,教育智庫要積極參與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項目,通過搭建國際合作平臺、推動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等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教育理念和優質教育資源,同時展示我國教育事業的成就與特色。這些舉措不僅有助于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更為教育強國建設注入了國際視野和動力。
新時代教育智庫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提高站位、聚焦戰略主題、形成合力,積極建設教育智庫治理體系和創新能力,真正“把好脈、選好題、寫好文、講好理”,為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貢獻更多的教育智庫力量,推動教育事業不斷邁上新的臺階。(作者:陳明輝,湖南工商大學本科生院副研究員,湖南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湖南工商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