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國大踏步趕上時代,靠的是改革開放。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靠的也是改革開放。新時代新征程上,要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開放。”改革思維一以貫之,是落實各項戰略部署的根本動力。只有正確運用改革思維、把握改革重點、落實改革舉措,才能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運用改革思維謀篇布局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彰顯時代特色,關鍵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要旨在于運用改革思維,實現“縱向到底,全面到邊”的系統性改革。要牢牢把握正確價值取向,堅持有方向有原則有立場的改革思維,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沒有科學的方法論,就沒有改革開放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開創性局面,就沒有今天黨和國家事業的偉大飛躍。我們在實踐探索中不斷賦予改革可行性與精密性設計,日益形成以漸進化方略為指引、以系統化方案為綱領、以制度化方法為依托的布局體系,為全面深化改革筑牢論證基礎。新時代新征程,我們黨深刻把握改革的內在規律,堅持正確的改革方法論,以不斷革命的精神推進改革,開創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把握改革重點聚焦主題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我們要聚焦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主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任務,形成深改細改的思路舉措。
壹引其綱,萬目皆張。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改革才能煥發勃勃生機。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仍然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是一個偉大創舉,在改革開放實踐中彰顯巨大優勢。要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擺在突出位置,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統一。要緊抓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打造新質生產力發展高地。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以文化體制改革為支撐,改革得以鑄造精神內核。中華文化乃國家民族之魂,凝聚時代浩然之氣,滋養中華文明之根,是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厚底蘊與不竭動力。多年來,我們培育壯大多層次文化市場主體,結合社會價值、傳統文化、市場需求,以文促體,以文興旅,開展演藝文化傳播活動,堅守中華文化內核,增強文化資源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以文化繁榮發展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落實改革舉措彰顯成效
全面深化改革永無止境,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探索永無止境。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地方實踐,需要長期探索、創新突破,只有把改革思維落到實處,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才能走得更加穩健。
夯實改革基礎,必須全面深入調查研究。堅持調研與改革相銜接,力戒形式主義,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帶頭調研、經常調研、深入調研,切實提高以調研促改革的能力。
制定改革方案,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民生領域的小切口改革入手,以小口徑帶動大變革,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實現共同富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凝心聚力。
落實改革措施,必須堅持系統化集成化。敢于破釜沉舟、敢于迎難而上,確保各項改革舉措相互配合、相互促進、良性互動,使現代化建設更加協同高效。
突出改革效果,必須堅持以實效論英雄。要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制定分步改革起止時限并按節點推進,準確把握進度,確保落實質量和效果,形成落實督促合力。(作者: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博士 劉靜)
